当前位置:

徐则臣:短篇小说是文学的实验场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田超 编辑:王嫣 2016-05-17 10:21:55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大雪封门》作者:徐则臣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6年4月

  去年,“70后”作家徐则臣凭借《耶路撒冷》成为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提名者,近日又获得了冯牧文学奖。他近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如果大雪封门》,收录了19年写作生涯中的17篇小说。徐则臣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短篇小说特别考验一个作家的艺术能力,“它是文学的实验场,帮助作家保持一个非常纯粹的艺术状态。”

  关于新书

  挑了19年里的17个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在2014年曾获得老舍文学奖。小说写了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状态,以精细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的故事。对这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来说,大都市的生活恍若梦境,又有各种艰难,但他们却一直心怀理想。

  这部小说源自徐则臣小时候的一段记忆,“大概三年级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把我们家门都封住了一半。我和姐姐去上学,要拿着铁锹一路开道,到学校已经很晚了。很多年后提起来,我妈说没下那么大的雪,只不过那时候我个子矮。”徐则臣说,从那时起看一场大雪就成了一个心结,“有些时候,一件在别人看来完全不起眼的小事,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小说里的林慧聪,为了看雪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提到为何用它做书名,徐则臣说:“即使它不获奖,我也会用它作为书名。这些年我一直想出本短篇的精选集,挑来挑去,19年里挑了17个。看到这个集子的时候,还是有些感慨,一方面,勾起了我很多回忆,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这些年我对短篇小说的理解,以及对文学理解的变化。”

  从这17篇小说中,可以看出徐则臣近些年创作的两大脉络:“北京”和“花街”,前者讲述了一些年轻人在大城市的奋斗;后者呈现出对故乡的回忆和很多古老文化的趣味。

  关于创作

  写短篇是作家最纯粹的状态

  2013年,以写短篇小说著称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诺奖”后,国内有关短篇小说创作的话题曾热闹过一阵。不过,最近又有些销声匿迹了,很多知名文学奖评奖同样也更看重长篇创作。

  谈到短篇小说写作,徐则臣说:“对于我们这些从短篇小说进入写作的人来说,它会跟随我们一辈子。作家的写作技艺,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在短篇小说中体现得特别精粹。一个作家如果经常写长篇,可能也会写出好作品,但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变得粗放。在艺术表达上,会有漫不经心的状态。”

  《跑步穿过中关村》是徐则臣的成名作,他觉得写作也像跑步,长篇是长跑,而短篇是短跑,即使是长跑的选手,也得经常体验短跑的感觉。从那种瞬间加速的感觉中,能找到一个运动员最纯粹的状态。他说:“短篇小说特别考验一个作家的艺术能力,就像在一个针尖上可以让多少天使跳舞。它是一个文学的实验场,帮助作家保持一个非常纯粹的艺术状态。”

  翻看书中的这17篇小说,徐则臣回想起自己很多创作上的尝试,“《花街》是我所有写‘花街’的小说里面最早的,从这个小说之后,花街在不断地变长,囊括了很多东西在里面。《这些年在路上》是跟现实贴得很近的小说,写了我这些年对城市生活的理解。《古斯特城堡》是我第一次把小说的背景放在国外,《养蜂场旅馆》是风格相对另类的作品。另外,从《祁家庄》后,我尝试把短篇小说的篇幅压缩到4000到8000字,逼着自己在有限的篇幅内,重新去解构一个故事,换一种写法。”

  近期写作

  《王城如海》写海归导演故事

  问及最近有什么新的写作打算,徐则臣透露,目前已经写完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王城如海》,预计今年7月发表。“这是个10多万字的短长篇,同样跟北京有些关系。讲一个从海外归来的一个话剧导演,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并以此做了一个戏剧,这个戏剧涉及到了很多社会问题,以及年轻人在北京的奋斗,戏剧中有那么一句话引起了众怒,然后一些年轻人开始讨伐他。”

  整个故事发生在四五天的时间里,也同样像一出戏剧,其中还穿插了导演出国前后的一些生活经历,由此来展现在北京各个阶层人的生活状态。另外,小说的每一个章节前面都会有一段剧本的引文,与描写的现实生活相呼应。

  徐则臣说:“我平常喜欢看一些话剧,这个小说的名字来自苏东坡的一句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城里有很多不同背景的人,看起来藏一个人在里面很容易,实际上这个人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人可能别人是无法深入了解的,另一方面,一个人的个人生活也很容易被别人闯进来,这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