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治守之道: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论》:以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建设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王嫣 实习生 于杨 2016-07-20 14:20:3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15年,境内出版了两本直面现实、指向政治建设的论“道”的书:一本是京沪六位青年学者的《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另一本就是湖南省文艺评论家龙长吟先生的《治守之道: 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大道之行》直接从治国之策入手,主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民为本,警惕共产党国民党化,在政策而不是政体上下功夫;政策分为大政方针、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四种,政策对头了,国家民族必然复兴。《治守之道》则从文学的评判进入,通过对官场小说与社会现实的分析,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腐倡廉、整顿吏治,协调民间、官方、精英三者的矛盾,加强法制建设,将长官意志、公众意志、国家意志在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上契合起来,解决民主与专制、法治与集权的矛盾。《治守之道》系统地评论和研究了湖南当代官场小说、官员业余文学创作,围绕治国理政,提取精华,以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部“以文资政”的重要著作。

《治守之道》封面

  基本信息:

  书名:《治守之道: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论》

  作者:龙长吟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作者简介:

  龙长吟,本名龙长顺,1944年生,湖南邵东人,研究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创研室原主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荣誉主席。从1965年6月《论“早春二月”主题的积极意义》开始,从事文学评论与研究50年,在文艺理论、评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个方向上展开,论著17种。曾获国家大奖骏马奖,省社科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及其他奖多项。刘起林对其著作的评论《学术慧眼与人文热情的有机融合》入选《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社会科学卷》。长吟先生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成绩斐然。就此,我代表本刊编辑部采访了他。

  作者感言:我写《治守之道》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政权建设经历了两大阶段:稳定和巩固政权的阶段,整顿吏治、力图长治久安的阶段。在第一阶段,新政权的稳定和巩固,需要政治上的高度一统,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即便是邓小平掌舵期间,也还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治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期间政治运动频繁,政治氛围浓重,知识分子不能干预政治,不敢讲真话,是必然的。1957年由“帮助党整风”而转入“反右派斗争”给人的教训太深刻了。但到了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政权建设进入“整顿吏治、力图长治久安”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执政者需要人民监督、舆论监督,需要知识分子的智慧提供思想资源、理论依据和各种建设性意见。当下的知识分子,可以而且应该独立思考、讲真话,表现知识分子精神,否则就是失责失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以评论官场小说为入口,写了《治守之道》近40万字的一本书,意在助推吏治整顿,反腐倡廉、正本清源。

  《治守之道》本质上仍然是一部文学评论与研究的著作。在写作中,特别注重遵从文学评论的基本要求,主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文学史眼光与求实品格。文学评论不能孤立地看待作家作品,不能捧杀骂杀,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笔者把具体的研究对象,放置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文化语境中,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流程,考察其历史沿革、文学现状,力避片面性、孤立性。中国的官场小说虽现身较晚,但官场文学,古已有之。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主要传录皇室、京官、地方大员和反叛者的生平事迹,攻伐韬略,权谋纷争,是史著;其中不少篇章、片段,生动形象,融文学、历史、政治于一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算得上正宗的官场文学。清末第一波官场小说高潮之后,到近30年间才出现了第二波高潮。优秀的当代官场小说借仕途之荣衰,察世道之冷暖,考权政之得失,品人生之况味,嘉善矜恶,取是舍非,立意在于治道,早已超越清代官场小说对旧官僚的讽刺挖苦,进入到发掘人生智慧,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文资政、文政协和的新阶段。在艺术上,以纪实、审丑、个性追求为主要审美手段,成熟了官场小说这一文学品种。官员创作原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一个常态。自《尚书》“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开始,到修《春秋》《资治通鉴》等种种史著,直到今日的官员业余创作,都在于明得失,存正道,垂鉴戒于后世。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官员的写作史,一部官员的文化活动史。官员创作水平的高低,是中国国家文化水准、民族文化素质高低的计量器。这类不依傍他人,不承袭旧论,不追随流俗的唯实唯真的见解,无半点臆想的成分,或以事实为依据,或以理论分析作保证。比如“优秀的官场小说广受欢迎”这个判断本是无需证明的,可我还是列举了三个层面的事实:上层有江泽民推荐《抉择》参评茅盾文学奖、王岐山向北京市干部推荐阅读《大清相国》;中层有中纪委官网向全国官员推荐阅读《曾国藩》,《领导科学》杂志开专栏介绍优秀官场小说;基层则用湖南省图书馆统计数字证明——2014年上半年,该馆外借图书册次中官场小说借阅远远高出于其他图书。其他如“当代官场小说具有绝版性和不可复制性”“当代官场小说的高潮当下已经过去”等论断,都有充分的证据。独立思考、唯真唯实、实事求是,乃一切科学研究的生命,拥有它做出的结论才符合人民的公断、历史的定论。这也是拙著首先追求的学术品格。

  二是挖掘当代官场小说的思想灵魂和审美属性,为官场小说正名、定位。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官场小说市场走红却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有点“妾身未分明”的尴尬。凡优秀的官场小说,都拥有“反腐倡廉、高扬人间正气”的思想灵魂,大多从国家治理、官员执政的角度进入。作家满怀爱国爱民的热情、忧国忧民的思绪、为国献策的赤子之心,饱和着自身的人生阅历和工作体验。一部优秀的官场小说,是反腐的利剑、社会的档案、治国的策论。《治守之道》正是沿着作家的创作路径,从为政之本、为官之道进入政坛文学的研究评论。书名取自本人所撰昭阳公园联:“情系万家,为官宜廉宜让宜蹈厉奋发而民有安居之乐;理归一宗,治守兴本兴末兴科学文化则国无鼙鼓之忧。”书名《治守之道》标举出了全书之灵魂——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国之大本,在于民生,官之大本,在于明道,官道之本,在于清廉。居官当持清廉,兴国不废刑典,古今一也。这一诉求与习近平总书记 “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时,详细分析了官场小说纪实、审丑、形神合一、个性化、重氛围营造等非通俗文学特性,论定官场小说是一个新的成熟的文学品种。当然,官场小说和官员创作中滥竽充数的赝品、次品,不入流的庸俗卑劣的文字垃圾也不少,拙著做了严正的批判且力主剔除之。

  三是努力追求学理性。唯真、唯实、唯理,是一部学术著作生命力久长的基础,也是它生命力强弱的决定因素。所谓学理性就是充分地说理与科学的界定,从而把习以为常的普通事物提到理性的层面来认识。比如,“官场小说”这个经常挂在人们嘴巴上的名词,平时说说也就过去了,但在书中,笔者在多方面考证、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的五大基本特征:以权力运作为中心;官员为主人公;官、权、钱、色、位五素俱全;重在写官场生态和官运沉浮;主要审美手段是审丑。这样给定的官场小说的基本定义完备而准确,普通名词就成了专用名称,就拥有了学术问道的理论色彩。著作长于铺陈,说理从容充分,论文追求独具只眼,富有穿透力,两者结合得好,学理性极强。一般说来,一部30多万字的学术著作,整理出5、6篇论文发表就很不错了。拙著80%以上的章节先后以30余篇论文的形式发表过,其间心血可见一斑。将单篇文章改写成书稿,不仅仅是形式的变更,还会较原作更精深一点。论阎真的《因为女人》一文,原在《小说评论》发表时,只指出阎真反对波伏娃的女人命运“文明决定论”,主张“性别决定论”,改成书稿时,一语中的道明了阎真女性生命悲剧的基本逻辑:“女人生理上最在乎性,最容易成为性的奴隶;心理上很在乎权与钱,最容易被诱惑而成为权钱的奴隶。在权力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女子性沦落的天然悲剧不少。”显然,改写后的文字落到了实处,增强了穿透力。本人参与编撰过多部文学史著作,习惯于将作家作品放在断代、类型、通史或地方文学史中准确定位,着力发掘出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的闪光点。对重点作家的评说不只限于官场书写一项。用小说巨臂和文化之剑重开历史、拨云见日的唐浩明,以文资政、以政养文、文政兼和的市长作家谭仲池,以眼光和韵味折服群雄的领军人物王跃文,从苗乡风情到官场风云,人称机关小说第一人的肖仁福,划时代书写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阎真,以女性柔肠与硬汉精神在文学之路上愈行愈远的余艳,都有所延伸、扩展,以显示出重点作家的创作道路,把握他们多方面的成就,将文学史意义、美学价值融于一体。

  第四,作为一部文学评论著作,特别注重作品本体、文学本位与本土性。由于市场经济和浮躁情绪,文学评论界不看作品,望书生义、大而无当的感想式妄评一度盛行,不管三七二十一、骂倒一切的痛快淋漓的“酷评”也时而有之。这其实与鲁迅倡导的科学的文学批评风气背道而驰。文学批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就必须认真阅读原著,在理解作品、尊重作品,理解作家、尊重作家的前提下发表批评家自己的意见。以作品为评论的对象、起点,以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方法为主要手段,这才是作品本体、文学本位的科学的文学评论。拙著《治守之道》之所以定名为“典论”,就是因为所有批评文字都建立在作品本体和文学本位的基础上,注重阐释优秀的作家作品。本书评论的对象,全是湖南省作家近二十多年来的作品,本土性与同步性特征非常明显。在文学边沿化、文学批评更被边沿化的当今,光靠京津沪大腕批评家发现、扶植地方作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本土文学必须依靠本土批评家来关注。创作主张掘一口深井,评论家深入地同步研究一个省某一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时表达批评家的文学观念、美学见解、政治理想和历史思考,其意义与价值也不应囿于一时一地。

  第五,由于评论的本土性,该书对湖湘文化的今日发展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湖湘文化既是历史的地域的文化,也是发展的与传统主流文化联系紧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世致用的文化。以往的湖湘文化,聚焦于政治与士子的关系,而今日的湖湘文化却有了新的生长点,那就是政治与文化的关系。表现有二:其一,在社会主义文化由事业变成产业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化实体,文化事业变成了文化实业,文化实业集结成文化产业,出现了许多文化实业家和文化活动家,理论上将突破文化传播学,产生文化实业学,文化产业学。湖南700多部典籍的“湖湘文库”的整理出版,为湖湘地域新的文化理论的诞生奉献了坚实的历史资料,文化实业家、活动家的个案经验,为湖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理论因子,成为湖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其二,以往文化从属于政治,服从于政治,文化与政治、文化人与政治家之间矛盾很大,政权建设第二个阶段以来出现了新的局面:以文资政、以政养文、文政协和。

  做学问很清苦。金圣叹诗云:“前世未曾拜佛耶,今生被罚结文缘;乌龟王八全涨价,就是文章不值钱!”如今发表文学理论与评论文章,不少刊物不但不发稿费,反而明码标价向作者收取版面费。本人退休多年,写书撰文,既无意于稻粱之谋,更无关乎晋级、评职称、获高学位等种种现实事务。实乃目有所见,心有所思,情有所钟,不吐不快而至。职此,《治守之道》这部文学评论著作,在论透文学本题的同时,又不拘泥于文学,用文化建设促进政治建设,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力求有益于治道。(龙长吟)

[NextPage]

  内容简介:

  龙长吟的《治守之道 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论》是他对湖南当代官场小说学理阐释的集中奉献。作者尽可能聚焦这一群体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并对不同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如,对于唐浩明,作者用“儒家文化观照下的廓庙之思”进行概括;对于王跃文,作者用“政治眼光与人性解剖”来阐述其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对于阎真,作者用“知识分子的灵魂透视”来统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操守。

  书中还用不同的篇幅和视角分析了肖仁福、刘春来、吴茂盛、余艳、浮石、魏剑美和黄晓阳等人的代表性文本,对彭见明的《天眼》也进行了适当的解读。谭仲池、胡丘陵、刘克邦和管群华等人的诗作,作者更是不惜笔墨,对其进行了颇具见地的阐释。

  书摘:

  看官场,有多种视角。从治守的角度看,官场是国家的管理机构和权力的集散地;从官员的角度看,官场是为民造福、大化人生、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平台;从老百姓的眼光看,古之官员,三妻四妾,今之官员,美女相伴,出则车舆,前呼后拥,入则朱笔,定人命运,贵气无边,风光无限,真正是祖坟葬到了龙头上。王跃文借世俗的眼光看官场,官、权、钱、色、业,组成了官员生活的五重奏,政治、命运、文化、人性,构成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四个聚焦点。其小说虽从世俗眼光中反射官场生活,却又不失文化品位,生活气息浓郁,笔法圆润,书写精致而有内涵。

  社会反响:

  1、省社科联主办的《湖南社科动态》2015年第6期《“治守之道.湖南当代政坛文学典论”出版》称,该书“思精体宏”,其社会价值是,以“文化建设促进政治建设,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

  2、庆先生(即著名诗人、文化学家任国瑞)在《莫道桑榆晚 红霞尚满天:龙长吟退休后的学术生涯》中认为“共产党政权建设经历了……稳定与巩固政权的阶段……现在发展到了整顿吏治、力求长治久安的新阶段……这时的学者,应该讲真话,发自己的声音了。”《治守之道》敢为官场文学定位,敢“说真话”的胆识,体现了当今最重要、最宝贵的知识分子精神。(《文献与人物》2016.第3期“今日名流”栏目)

  3、中国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漆多俊老教授从宪政的角度在《当代中国官场小说之典论》中认为,该书“是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和综合性地论述当代中国官场小说的文学评论之作”,对“社会之现实与发展趋势”和“中国官场小说兴起的社会根源、基本特点、及其未来发展等问题,做出较深刻和中肯的分析和判断。职此,我以为该书可谓佳作,堪称典论。”(《文学风》2016.2期)该文被《共识网》以《中国当代官场小说要敢写高层》为题转载后,引起了更热烈的反响。

  4、青年法学家张德峰的《读“治守之道”》,从文学与法律的契合上肯定了全书的灵魂是“呼唤民主与法治”,“从严治吏、赏罚分明、为官清廉、确保民生,就是治吏的根本原则和目标,《治守之道》中几乎每一章节都贯穿了‘反腐倡廉、从严治吏’的基本精神。”(《湖南工人报》2016年5.20)

    相关链接:书评

    呼唤民主与法治

    为官场文学定位

    政治叙事的学理与立场

    当代中国官场小说之典论

    作家访谈:莫道桑榆晚 红霞尚满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