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则臣:文学是作家独特面对世界的方式

来源:长春日报 作者:李丽 编辑:王嫣 2016-08-30 15:57:07
时刻新闻
—分享—

  徐则臣被《大家》杂志赞誉为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前不久来到长春市参加了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记者在研讨会后对他进行了专访。

  作家和译者需要交流

  这是徐则臣第二次参加汉学家大会,他说:“文学要传播,文学要交流,这交流包括作家跟译者之间的交流。译者可以通过这种交流更好地理解作家及其创作,以便在翻译中更好地传达出作品的神韵;作家也可以通过这种交流,更好地理解文学中普世性的东西,获得另一种看待世界和文学的眼光。”

  徐则臣以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他的作品已译有10个语种,“在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和译者的交流也比较多,大的问题都能达成共识,需要推敲的都是一些小问题,比如一些风俗习惯、文化差异、比较独特的个人表达和有个人风格的修辞等。”徐则臣说。

  文学的独特性是根本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徐则臣现在任职《人民文学》杂志,主要负责外文版出版。他说,《人民文学》外文版不是将中文版直接翻译过来,而是不同语种有不同的主题。

  在选稿过程中,他们充分尊重作品本身的独特性,这是基于对文学本身的理解。徐则臣说:“我觉得文学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作家独特面对世界的方式。它有自己的腔调,自己的气味,这个独特性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放在汉语里面,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另一个作家最根本的东西,就像亚里士多德说过的‘是其所是’的那种东西”。

  关注北京各阶层人的生活

  徐则臣刚刚在《收获》杂志发表一部长篇小说《王城如海》,在出单行本之前,他还有时间再做一点修改,现在正在忙这事儿。

  《王城如海》是个10多万字的短长篇,跟北京有些关系。讲一个从海外归来的一个话剧导演,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并以此做了一个戏剧,这个戏剧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以及年轻人在北京的奋斗。整个故事发生在四五天的时间里,也同样像一出戏剧,其中还穿插了导演出国前后的一些生活经历,由此来展现在北京各个阶层人的生活状态。

  谈到创作计划,徐则臣说:“接下来我会写一部童话,同时也在准备下一部长篇小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