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等四位德高望重的同志,在中央红军生死存亡之际,坚决拥护中央决定,紧随中央红军走过了万里长征的漫漫征程,他们被人称为“长征四老”。
“四老”当中,最年长的是徐特立。徐特立是著名的教育家,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艰苦的长征路上,年近花甲的他仍一丝不苟地教红军战士们学文化。
在革命的特殊年代里,大部分红军战士都不识字,年龄又都很小,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却没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
漫漫长征路上,徐特立想出了许多办法教战士们识字。
他在队伍前列的战士们的斗笠上写几个字,这样,后面的战士就能在这活动的“字板”上学习。战士们一路走一路学,日子长了,识的字也就多了。
除了斗笠之外,战士们在路边临时搭建的宣传标语牌也是传播知识的好地方。
徐特立让先头部队把路边宣传标语牌上的字写大些,以便于战士们在行军途中辨识。除教汉字之外,徐特立还教战士们学拼音文字。新文化运动以来,汉字拉丁化也是现代教育的潮流,我们党一贯是赞成的。但是,小战士们却不懂这些,甚至有些年轻女战士调皮地说:“这是外国字,我们不学!”
徐特立知道因材施教的道理,他耐心地解释:“这是我们创造的拼音文字,是我们自己的,应该学习。将来我们的条件改善了,外国的语言文字也要学习嘛!”徐特立鼓励女战士们不仅要做妇女革命的模范,而且要做文化的主人,这样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求得妇女的彻底解放。
每当部队停下来休息和宿营时,徐特立都要战士们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在地上写字。他风趣地说:“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呀!”
中央红军长征时,谢觉哉随中央直属队前进,当时他五十多岁了。长征路上多艰难,红军既要打仗,又要筹粮筹款,维持生存与发展。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险,谢觉哉始终紧跟着队伍。
谢觉哉体弱多病,加之长征辛劳,他经常患病,但是他始终咬牙坚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从不需要特殊照顾。组织上给他一匹马,他却经常将马让给伤病员骑。
1935年,红军翻越白雪皑皑的夹金山,从四川北部的毛儿盖向草地出发。谢觉哉病倒了。长征路上没有医院,药品奇缺,谢觉哉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跟着队伍走,实在走不动了,为了不掉队,只得将自己最需要的一条毯子扔掉,以减轻负担。
跟在队伍后面的董必武发现了这条毯子,心想谢觉哉一定遇到了特殊的困难。董必武虽也是老病之躯,但还是将毯子捡起,背在自己身上。
夜晚,到了宿营地,董必武将毯子交给谢觉哉,两个人会心地笑了。谢觉哉将毯子赠予董必武,这条毯子就一直随着董必武到了延安。
董必武担任长征队伍的妇女队长,主要工作就是照顾有困难的女同志们。要照顾、保护好30多位女红军,有许多实际的困难。
女红军战士们年龄都很小,有些女同志还怀孕了,生孩子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为了使怀孕的女红军顺利地生产,董必武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他把迎接小生命、保护好产妇的一切细节,都做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他嘱咐连队医生准备好纱布、药品和包裹新生儿的棉布,孕妇生产遇到紧急情况时,他总是让别人先走,自己和医生走在后头,保护产妇的安全。长征途中,很多孩子都是在董必武的帮助下来到这个世界的。
董必武为了大家受了不少苦。队伍到了瓦窑堡,战友们见到董必武面黄肌瘦,疲惫不堪,都感叹不已。董必武安慰大家,说如果没有长征,他不可能有这么多可亲可爱的女儿,不可能添上孙子当上爷爷。
毛泽东了解到董必武的情况,决定不再让他担任妇女队长,安排他到林伯渠主管的“没收征集委员会”任委员,兼任中央纵队干部休养连党支部书记。毛泽东将自己一双没舍得穿的胶鞋送给董必武,略表由衷的敬意。
林伯渠是中央苏区的财政部长,长征开始后,他跟随苏维埃中央机关组成的“鸿章司令部”参加长征。林伯渠虽然年纪大,身体弱,但他不要照顾,坚决不骑马。林伯渠让马和骡子驮着办公用品以及他和自己警卫员的行李,他一手拄拐杖,一手提马灯,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在险隘难行的地方,林伯渠总是举起马灯让战士们先通过。为此,林伯渠常常走在队伍的前面,无声地鼓舞同志们前进。
林伯渠作为“没收征集委员会”主任,负责筹粮筹款,向各军团分拨战利品,以解决红军的给养。林伯渠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保护劳动群众和少数民族,只能打土豪,不能伤害劳动群众和少数民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艰苦的长征使林伯渠逐渐消瘦下来。他的脸色变得蜡黄,颧骨突出,白发苍苍。大家关心他的身体,劝他骑马而行,他却风趣地笑道:“大家都是用两条腿走,我已经多了一条‘腿’(拐杖)了,为什么还要用四条腿呢?”
长征队伍中有不少的女战士,她们年纪不大,生活上缺乏照顾,林伯渠作为她们的领导与长辈,很注意照顾她们。他千方百计买来一些酒和当归头,分给女战士们煮水喝,还通知后勤部将宰杀后的羊头给女同志补养身体。林伯渠关心他人胜过自己,对晚辈的关怀更是深厚。
谢觉哉后来回忆,长征时,毛泽东出于对老同志的关心,曾几次动员这些人化装后离开队伍,到南方去找党组织安排工作。但谢觉哉、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等人始终没有离开红军。
长征中的“四老”,无愧于老革命家称号。他们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走完了万里长征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革命的光辉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