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先让文集》:一个人的中国百年美术史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丽 编辑:王嫣 2016-11-25 11:49:33
时刻新闻
—分享—

  向丽

  1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迎来了30周年社庆,作为向社庆献礼的一部巨作是四卷本的《杨先让文集》。

  为什么要向这位老人致敬?

  80后还在襁褓的时候,他已经在中央美院创建了“民间美术系”,把民间艺术提升到学院体系中观察、学习、创作……

  80后成长时,他已经带队14次走完了黄河,对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理出了一条新的脉络,完成了一部被黄永玉称为“震傻了”的《黄河十四走》……

  当90后刚刚步入这个世界,他则在海外宣传中国的民间艺术,认为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家应该“以我为主”……

  今天的年轻人,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也许听说过他的老师:徐悲鸿、李苦禅、董希文、蒋兆和、吴作人……

  也许听说过他的同事和朋友:顾毓琇、周汝昌、黄永玉、侯一民、钱绍武、郭兰英、郭淑珍……

  也许听说过他的学生:徐冰、陈丹青、吕胜中……

  杨先让是徐悲鸿主持国立北平艺专后的第一届学生,那是中央美院最为星光熠熠的时光。岁月缓缓流淌,在一个甲子之后,作为后辈的我们或许已经无法感知当年中央美院的风采。这套《杨先让文集》中,艺术家杨先让展示了其另一个身份:记录者。他用艺术家的丰富情感记录下了美院及现代美术数十年发展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他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是情感的自然释放,都是他内心深处对于每一个人物最真挚的情感。

  杨先让同时也是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驱。上世纪80年代伊始,杨先让就把视野放在了中国底层的民间艺术上,他首先主持年画、连环画系,继而在1986年,他又在中央美院创办“民间美术系”。

  在当时,许多人看不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更有一些人为杨先让自己的艺术生命考虑,认为其这些举措是不值得的。然而,杨先让早已经有了长远、周详的计划与目标:他梳理中国艺术体系、中国民间艺术体系、西方艺术体系之间的关系。在成立“民间美术系”后,也是在1986年,杨先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始了黄河考察!

  在4年之中,他领队下乡14次,从黄河发源地到出海处,前前后后,风尘仆仆,历经8省,在100多个县镇考察,收集到几千张照片,一部45分钟的《大河行》纪录片,和30万字的文章,由汉声出版社出版成三册一套的《黄河十四走》。杨先让把这套《黄河十四走》带给黄永玉的时候,黄永玉称自己被“震傻了”:“杨先让《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黄河考察,杨先让终于在西洋画体系、中国画体系之外,带动完善了民间美术的教学体系。用他的话说:“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的庶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地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我们必须加紧发掘研究这份民族文化的宝藏。”他还说:“我庆幸中国的美术院校教育,不只有西洋画体系、中国画体系,还有民间艺术体系,这是我们的优势。”

  后来,杨先让在美国十余载,他不断参观国外美术馆、艺术家的展览,并在多次艺术交流后恳切地说:“中国美术界绝不可妄自菲薄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当然也没有权利自傲。好的要学,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民族的审美要求,走自己的路。那样的话世界美术界的龙头马首,也就是‘领军’地位,也许唯中国莫属了。这是我越来越坚信不疑的信念,尤其近几年我常常回国,深感中国美术界人才辈出,虽然有良莠不均的现象,却有无限希望。”在与温家宝总理的通信中,他提出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家要“以我为主”。

  杨先让真切的言语,不仅着眼于艺术,更着眼于历史与未来。他的写作,不是呆滞的记录,或是骄傲的训导,而是切身体会。他的挚友黄永玉赞叹:“在这狗屁唠嘈的混账时代我捡到一个宝贵朋友,就是杨先让。”杨先让用他的行走,不仅重新书写了20世纪的美术史,更是用行走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

  四卷本的《杨先让文集》,是一个人的中国百年美术史。

  (《杨先让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