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东坡笔记》笔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沙弦 编辑:李子璇 2017-03-08 09:46:49
时刻新闻
—分享—

  沙弦

  时光虽逾千年,但天地依然是这片天地,古人之所见所喜,今人亦见之喜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不独山川风物,社会题材也多有这样的情形。

  连日看不知哪年买的《苏东坡笔记》,愈加有了兴致。知其幼子名过,贬谪之所游,多以过陪伴左右。又知其长子名迈,亦曾为官,任安化令,不知是不是湖南的安化。

  苏东坡所游多有诗词记之。如《春夜行溪桥》一则,记过酒家饮酒醉,乃眠于一溪桥上,及觉已晓,乃书一词于桥上。词云:“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障泥未解玉骢娇,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数声春晓。”《记游庐山》中,竟录有所咏五绝、七绝共五首。那首著名的《题西林壁》即是此次游山所咏,且为此次庐山所咏的压轴之作。凡所游历必有诗,这大约是自古以来文人的固习,于今亦然。

  有一则《海南菊》,读了知道东坡先生是与陶渊明一样爱菊的。这篇《海南菊》,我想是东坡先生被一贬再贬至海南所写。里面写了岭南之菊与北方之菊开放迟早及原因,且说“菊性介烈”“经霜降乃发”。但我似乎听说在中药里,菊是寒性的,似与“介烈”不符。说东坡先生爱菊,不单单因为他对菊花说了这么些话,而是他自种菊花的行动。也是文中所写:“吾在海南艺菊九畹。”文后注释说畹有多种解释,一说十二亩为一畹,一说三十亩,一说三十步。但据东坡先生彼时的年龄及体力,我倒愿意相信后一种说法。三十步一畹,九畹即二百七十步。较之前两种说法的一两百多亩,栽种起来还是要容易许多。不然,非得雇人代种不可。

  其中有两则看过之后,最是令我惊诧。原因是我竟然也写过相同内容的文字。这两则一是《赤壁细石》,一是《岭南竹》。前一则是东坡先生贬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的时候所写。在记过游览所见之后,写到赤壁细石。所谓细石,小石子也。以细喻小,在南方十分普遍,比如称小孩子为细伢子。文曰:“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既数游,得二百七十枚,大者如枣栗,小者如芡实。又得一铜盆,盛之,注水粲然。有一枚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我写的那篇小文题曰《大连小住》,里面一段写到在海边捡小石子的事,但比东坡先生写的啰嗦多了。我写竹的那篇,题目就叫《竹》,大约是前年写的,内容虽与东坡先生写的《岭南竹》有些许相同,但东坡先生写得何其精炼简洁,仅仅48个字。说起来,拿我这无名之人所写与文豪大家的大作放在一起说,实在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班门弄斧的味道。但其实,我意不在此,只是想说一点自己的发现。即就写作题材、内容而言,古今多有相似之处。所以古人今人写了相同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时光虽逾千年,但天地依然是这片天地,古人之所见所喜,今人亦见之喜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不独山川风物,社会题材也多有这样的情形。

  上面提到的东坡先生的数则笔记,都在《苏东坡笔记》“萍踪纪游”类中。此类共39则。然唯《记承天寺夜游》最为著名,短小而生动,意味隽永,入宋文选各种版本。但东坡先生的前后两篇《赤壁赋》不在这本笔记里。然而写作时间,大约与《赤壁细石》比较接近。这前后两篇《赤壁赋》,我想是东坡先生专门用心写的,并非随手所写的笔记。但从《赤壁细石》中,我知道东坡先生的赤壁之游,并非如今人慕名某地而千里远赴游之。其时,东坡先生谪居之所距赤壁不过数百步,常去的,实在是便宜行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