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长们眼中的“课程”是怎样的?名校长工作室带领阅读潮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丹 编辑:王嫣 2017-03-10 09:02:54
时刻新闻
—分享—

分组讨论进行中。

校长们讲述“课程”是什么。

天心区刘菲菲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举行“遇见课程、聆听花开”读书分享活动。

  红网长沙3月9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周丹)“我理解的课程是什么?”“课程的顶层设计涵盖哪些内容?”3月8日下午,长沙市天心区刘菲菲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举行“遇见课程、聆听花开”读书分享活动,探讨交流“课程”,23名工作室成员分组研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刘菲菲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以仰天湖小学课程研发中心为实验基地,辐射到所有学员参与的基地学校,覆盖了天心区半数以上的小学。工作室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基于核心素养创造性研发学校课程”主题,采用理论学习、交流探讨等形式培养学员们在办学过程中的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促使他们在办学过程中能紧绕“校长课程领导力”,创建独树一帜的课程文化,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成长为拥有优质办学水平和管理领导能力的校长。

  天心区教育局副局长何阳莉带领朗读了《好课程是这样炼成的》一书的节选部分,拉开了活动序幕。

  活动中,成员们分为四组就“我理解的课程是什么?”“课程的顶层设计涵盖哪些内容?”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组员们纷纷写下自己思考的关键词句,并绘制了本组观点展示简图,在40多分钟的热烈讨论后,各组轮流阐述讲述观点和故事。

  仰天湖赤岭小学副校长曾亚杰认为,“课程是生命的有机历程”,课程是儿童的生活,必须把儿童放在课程的中央,真正促进他们的成长,学校为每一个孩子设计适合的课程和学习方法,也是作为一线教师的专业追求。

  新路小学校长林志仁则表示,“课程是为学校一切活动的总和”,不只是教学、也不简单的等同于科目,除文化课程外,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隐性课程都是“课程”,她讲述了开设“不织布” 校本课程的经历,提出了“课程的设计应该根植于学情和校情”的观点。

  “课程的顶层设计有决定性、关联性、可操作性三个特性。”仰天湖中建小学校长宋毅萍说,每所学校的核心理念都源自顶层,在课程这条跑道上,所有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内容总和都有关联性,顶层设计的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我们将在‘健美力行’校训的引领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构架课程体系。”

  “课程就是活动,实施课程的目标是为了生命更好地成长,而生命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书院小学校长陈凯兵说。仰天湖小学副校长杨宗军则表示:“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内容的总和,课程的价值在于引领儿童具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领他们幸福而有意义地生活。”……工作室成员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种种观点在交流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课程是解决吃什么的问题,课堂是解决怎么吃的问题,课题研究是要解决如何科学的吃的问题。”仰天湖小学校长刘菲菲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课程”“课堂”“课题”三者的关联,课程于一所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作室着力培养的是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每个学校的条件、环境不同,某个学校的看似完整、优质课程设计并不能完全移植去另一所学校。我们一起学习、研讨、交流的目的,正是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寻找到最适合的课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