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善待书信中传承优良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云勇 编辑:王嫣 2017-03-18 09:38:11
时刻新闻
—分享—

  20世纪90年代电话普及前,书信几乎是人们异地沟通的唯一方式。书信不仅传递感情,更传承文化,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从流传于世的古代书信来看,举凡天气地理、风俗人情,皆可入信。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赏诗文、诫训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所以,书信也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3月17日《光明日报》)

  无疑,书信属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古文入门读本《古文观止》就收录了《乐毅报燕王书》《报任安书》《答苏武书》等书信。从这些好书信中,民众可以吸取营养,增长才干。伴随时代的脚步,书信的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越来越多地让位于电子信件。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新的信息媒介来传承书信的深厚文化传统和思想力量?

  要鼓励多读好书信。比如中学语文教材篇目《答司马谏议书》就值得好好学习,反复体会。该文篇幅极端,说理透彻,简洁严谨,没有枝蔓,这就提醒我们,无论大小事情,都要善抓重点。该文论证方法多样,直接反驳,举根据反驳,举史实反驳,这就提醒我们,说理方法要丰富多样。该文气势磅礴,寓刚于柔,立足于理,擅于排比,擅用反语,使文章铿锵有力。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时代,我们很多事都要跟人合作,如何说服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就要好好学习运用王安石的说理方法。

  要鼓励多读好家书。自刊行以来广受好评的《曾国藩家书》是代表。曾国藩写信给九岁儿子曾纪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曾国藩家书》对子孙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谁不希望家族兴旺,人才辈出呢?《曾国藩家书》就值得好好学习和借鉴。

  要鼓励多写好书信。信息时代,提倡无纸化办公,提倡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电子文档应运而生。电子信件还是信件,只是不以书纸做载体。书信不会消亡,只会与时俱进,只会换了形式,古代可以鸿雁传书,今天可以电子传书。书信仍然是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家学传承、道德弘扬、人格塑造的载体。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代仁人志士注重对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等的追求,结合实际写出一封又一封好书信,站在前人肩膀上,我们岂能让好书信断层呢?

  回望历史,我们怎能忘记“家书抵万金”?怎能忘记好书信频频惠及后人?展望未来,信息时代,我们应该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赋予书信更多的时代感,比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必要的书信礼节不可少,必要的行文严谨不可少,从而培养自己“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能力和习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岂能小看书信?我们要站在前人肩膀上,在善待书信中传承优良文化,多读好书信,多写好书信,让书信常新,让文化不老,让中国更美。

  文/李云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