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大儒王船山的文学化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石了英 编辑:李子璇 2017-04-07 10:04:01
时刻新闻
—分享—

  石了英

  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理应成为检验历史小说的重要维度。湖南作家阿山(本名王若柏)所著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是第一本对文化大儒王船山的文学叙述。在这本书中,人物的丰富性与多面性得以立体呈现。

  作者认为王船山“极富人格魅力”,把他当作民族脊梁知识分子形象予以塑造,首先着力刻画了他对明朝廷的忠诚。在“留发不留头”时代,船山坚持留发,甚至躲进山洞,至死不做清朝和吴三桂的官,以“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的诗句,剖出自己不仕二朝的孤胆忠心。他矢志不渝地忠诚南明,以晴天打伞踏屐的奇崛行为表示自己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踏清朝的地,为自己的遗民人格张目。作者还突出了船山的自强不息。无情的战争摧毁了他的国、夺杀了他的家,他四处流亡,他怆痛、狂哭,但决绝、自强,在绝境中求生存。晚年的船山在贫困与疾病相逼的境况下,著述不止。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刚健生命精神,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充分展现。

  小说中文化的船山,可以说光芒四射,在作者看来,船山是一个完美的文化英雄。作者借诸多师友之口夸赞船山诗才之高、思想之通。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学术追求,描述了船山为坚守民族文化而在孤独、挣扎、悲怆中战斗的姿态。对船山于困境中以文化著述的独特方式寄寓故国之思,传承文化薪火的形象给予了较深入的刻画。

  性情的船山是小说描写的重点。借助想象与虚构,小说用了数万字的篇幅写船山的情爱与婚姻,尤其是与第二任妻子郑蓝的爱情,写他们在战乱中相识相知相爱,写他们一起流亡,患难与共,写他们一起讨论诗歌与哲学,一起采茶一起游历南岳,写郑蓝早逝后船山的绝望与悲伤……在那个时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船山与郑蓝的情爱带有自由恋爱的性质,他们是夫妇,也是精神上的知己。作者对船山情感经历的描述,一方面反映了战争与动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船山的精神面貌:对妇女的理解、尊重、欣赏与赞美,有着那个时代其他文人难以具备的崭新的人文基因。

  此外,作者还较成功地运用了同向交集和异向反衬的形式来塑造人物。除了船山,还刻画了章旷、何腾蛟、堵胤锡、蒙正发等一系列抗清名士,这些人物不仅是船山的师友,更是船山的精神至交。船山父亲王朝聘、船山好友管嗣裘等,则从另一侧面烘托出了船山的理性和灵性。

  (《王船山》阿山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系广东佛山科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