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染上“读瘾”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黎 安 编辑:李子璇 2017-04-19 11:02:39
时刻新闻
—分享—

  黎 安

  阅读也会像抽烟喝酒饮茶那般,诱人上瘾着魔。

  手不释卷,是古今中外读书人的真实写照,也是染上“读瘾”的主要“症兆”。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三上”读书法,即马上、枕上、厕上。他告诉人们,要善于抓住零星时间,做到时时可读书,处处能读书,使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行进中不忘读书,既可消磨舟楫中的无聊时光,还可增添旅途快乐。床头枕上读书,既可平缓心情,又可忘却劳顿,催人入睡。如厕读书,既可抓住碎片光阴,又可放松身体不疾不徐完成“急事”。

  发明“三余”读书法的董遇,绝对是位阅读的“瘾君子”。汉献帝兴平年间,董遇和哥哥靠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外出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典籍,一有空闲,便拿出来捧读,也不怕哥哥当面嘲笑他。长大后谈到读书,其弟子说:“苦无时日。”他答曰:“当以三余。”又解释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他教导人们,充分利用一切闲余时间刻苦攻读。

  其实,闲余时间的苦读,经年累月,总能成就一番事业。著名诗人、书法家沈鹏就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他在做美术编辑近60年的时间里,利用闲余阅读哲学、文学、美术史论和古典诗词,研习书法,博采众长,笔耕不辍,终致在书法和诗词两大艺术门类成就斐然,成为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家。十分有趣的是,沈鹏的诗书著作多冠以“三余”二字,如《三余诗钞》《三余再吟》和《三余笺韵》等。

  或许,古代、近现代“三余”时间,没有太多的消受方式可供选择。而当下,却有太多的光怪陆离迷惑你我,电视电脑手机,微博微信朋友圈,歌厅舞厅茶馆,游戏健身麻将……遍地喧哗的红尘里,难得让人静下心来,开卷捧读。相关调查表明,2015年我国年人均阅读纸质书籍4.58本,相较发达国家年人均数十本的阅读量,差距明显。也与我国年出版图书超过50万种的世界出版大国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得到人类的普遍认同和积极推动。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世界读书日也向世界宣告: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就个体而言,染上“读瘾”,就能供养清贵,它能帮助你我指认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低头读书,已经成为当下一种宝贵的处世态度、一份高雅的人生情趣、一款虔诚的精神修为。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短文《毕生的魔咒》,提到:但愿书籍也如同上个世纪初女人曾经穿着压箱底的旗袍一般,成为世世代代地球人一生的魔咒。希望更多的人自觉染上“读瘾”,坚持毕生读书,因为阅读对于人类的驱使,终归是美丽而高雅的驱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