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盛宴当前 请君入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王开林 编辑:王嫣 2017-04-30 10:05:01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开林:一枚单纯的读书人、写书人。书读了数千卷,还在继续读。书写了三十多本,还在继续写。读书是观赏别人的心灵世界,写书是展示自己的精神空间。读书和写书乃是一事之两面,出入其中,熟悉门径就好。

  王开林

  自从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风行天下,各类选本就只能望其后尘。孙洙固然不是深入唐诗宝山的第一人,但他曾经是淘金客中猎获最丰的一个。没办法,后人只能咽口唾沫认了,而且忍了。但这个选本的缺点就像它的优点一样醒目,唐诗重镇李贺、罗隐双双跌出孙洙的法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亦惨遭黜落,蘅塘退士如此鲁莽灭裂,岂不是“网漏吞舟之鱼”?

  谚曰:“凡事干得好,不如干得早。”李元洛先生深入唐诗宝山数十年,偏不信这个邪。他的《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出版) 悬鹄甚高,与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并驾齐驱绝非终极目标,他还要后来居上,以田忌赛马的妙策从容胜出。这究竟是否可能?

  我们不妨从李元洛先生编著此书所定的八字方针(“力求创新,古为今用”)入手,一探虚实。

  “力求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一,在于编排方式,不再因循旧法,按体裁分类,而是独出机杼,按内容分类,共分为社会、自然、人生、艺术四大方阵,各方阵之下又分为七个队列,齐整而鲜明;其二,在于赏析方式,在各首唐诗后配备六百字左右的随感,议论风生,情理交融,注释精简赅备;其三,在于沟通方式,李元洛先生志在通古今之邮,于行文间引入五四以来的新诗和旧体诗词,不乏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处,信息量因此激增;其四,在于遴选方式,凡是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已经收录的诗作,此书即不再重复收录,汇集遗珠剩璧的同时,还扩充了作者队伍,李贺、罗隐、张若虚大方登台,薛涛、崔莺莺令人惊艳,草根、无名氏引人击节,晚唐诗人频繁出镜,更见出李元洛先生的慧眼卓识,以短烛长炬照彻各类旧选本的盲区。

  “古为今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一,以唐诗为镜,观照现实,如“社会篇”中有“为政”“贫富”“贪腐”,“自然篇”中有“环保”,“人生篇”中有“人心”“人才”,一目了然,李元洛不是简单地编选唐诗,他要“以古观今,以今证古”;其二,立此存照,以警后世,例如章碣的《焚书坑》,先生引入流沙河先生的组诗《故园六咏》中的《焚书》,令读者有不胜古今之慨;其三,找寻痛点,切入现实,陆龟蒙的《雁》被作者列入《自然篇·环保》,原诗为五言绝句:“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李元洛先生感叹物种不断消亡,飞禽走兽惨遭滥捕滥杀,环境危机不可小觑,读者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

  李元洛先生的诗文化散文素以贯通见长,以征引见富,以文采见美,这些优点在《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中依然得以延续。我对本书所选的诗作、所配的文章欣赏有加,甚至拍案叫绝。当然,我也有不够满足的地方,那就是李元洛先生为了照顾题材,引用的某些新诗略嫌浅陋,与唐诗精品混搭,不够谐调,甚至方枘圆凿,难合卯榫,将它们投放其间,难免会使人产生阅读上的挫折。在一部优点甚多的编著中,存在这样一个本可避免的遗憾是令人惋惜的。

  网络时代具有反诗意的特质,人们乐于围猎各类八卦消息,因而诗意贫乏,精神空虚。唐诗对国人的心灵具备经久有效的药用价值,在滚滚红尘中疾走狂奔的神行太保们理应适时地抓药治病,接受唐诗的浸润和养卫。如此一来,他们阅读李元洛先生的《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就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