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舌尖上的安危

来源:文学报 作者:陈启文 编辑:王嫣 2017-04-30 10:33:45
时刻新闻
—分享—

2014年,一边是袁隆平担任首席专家的中国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 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登上世界水稻史上“迄今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一边是“安徽万亩袁隆平超级稻减产绝收,被下‘逐客令’”的耸人报道,处在各种争议中心的他,是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的?作家陈启文如实刻写了袁隆平这一段“处于风暴中心”的日子。

  1

  回头再看那个灾难性的话题,说来还真是惊人的巧合,就在那篇“安徽万亩袁隆平超级稻减产绝收”的新闻横空出世之际,一个过去式的新闻,正好赶上了一场现在进行时的新闻。就在同一天,2015年4月9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别地还是播种季节,海南却已是热火朝天。三亚南繁基地,早已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袁隆平先生的主持下,这里正在举行“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观摩培训会”。对于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这原本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但一场如同暴风般席卷而来的负面新闻,将人们关注的目光一下逆转了。这不禁令人发问,从时间点上看,难道这仅仅只是巧合吗?

  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农业科学家,只能弯着腰,一辈子都保持向下的姿势,从早到晚在稻田里忙碌。但此时此刻,很多人关注的已不是那个一心扑在稻田里的杂交水稻之父,而是一个“被卷入舆论漩涡”的袁隆平,有的媒体甚至还把他形容为“超级稻风暴眼中的袁隆平”。那么,这位86岁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又将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呢?这是人们最关心的,却不是袁隆平最关心的。从他开始杂交稻研究以来,他该经历了多少是是非非或似是而非的风言风语,早已见惯不怪、处变不惊了。对那篇“杂交稻,隆平造”的报道,我一直试图从正面去理解他们的出发点,也许是为受灾的农民而鼓与呼,是正义的呼唤。果真如此,这其实就是袁隆平一直以来的追求,如何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如何让农民在同样的农田里多打点粮食,多挣几个血汗钱,一个科学家的追求,就像一个老农一样实在和朴素。但很遗憾,那篇报道没有提到这一点,而是把他和他的科学追求作为了直指的矛头。

  那么,一场原本不该发生的灾难又是否真像报道所说,让“高产凯歌戛然而止”?

  某些媒体的力量不可低估,但一个科学家的力量更不可低估,人生可以抵达某种巅峰状态,但科学是没有尽头的、不知道终点的旅行,袁隆平从未停止攀登的脚步,这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在连续打破世界水稻单产纪录、实现水稻单产1000公斤大关的历史性突破之后,一曲令举世瞩目的“高产凯歌”又一次奏响,袁隆平预言,也是誓言,他要力争在自己90岁时实现第五期超级杂交稻目标,每公顷16吨(亩产1067公斤)。而此时,在天涯海角热力四射的阳光下,又一茬稻子散发出了成熟的气味。稻田的阳光总比别处更多了一种生机,一种味道。那从天涯海角吹来的海风吹拂着稻子,灌浆的气息让人陶醉,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向着那稻香倾着身体,仿佛想要把这第五期超级杂交稻的模样看清楚。袁隆平在田埂上停停走走,早已被露水和泥水打湿了裤脚,一副黝黑瘦削的脸颊,多少年来似乎都没有改变模样,尤其是那执着而专注的神情。在他身后,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每一个都是杂交水稻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从海棠湾到亚龙湾,这是我走过的一条路,也是袁隆平科研团队的试验基地或示范片。在这弥漫着稻香的田间行走,你一下就能猜到一个老人健康长寿的原因。袁隆平先生有时候也抑制不住得意地说:“在这么好的空气和环境里生活,每天和这些生气勃勃的稻子生活在一起,那心情该有多好啊,怎么不健康长寿呢!”

  2

  袁隆平选用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攻关品种,也是他首次亮出他的“秘密核武器”——“超优千号”(又称“超优1000”或“超优一千”),这是他主持育成的一个超级稻新品种,不仅具有超高产的潜力,还是高品质的软米。在第四期超级杂交稻平均单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的世界纪录后,袁隆平预期“超优千号”能够更上一层楼。这半年里,很多人都在琢磨一个“超级稻风暴眼中的袁隆平”,但风暴的中心却显得一如既往的平静,袁隆平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感觉到什么风暴,一心琢磨着如何攻克第五期超级稻的预定目标。对于一般人,最清晰的时间观念莫过于一天24小时,而一个农学家的生物钟,则一直不停地围绕着农时运转:当“超优千号”在海南经专家验收后,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又带着种子从三亚赶回长沙的中心试验田里播种,而后又在遍布全国各地的示范片奔波。

  在袁隆平奔波的这些日子里,有一个日子是不能忘记的。那是9月7日,白露前夕。农谚道:“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此时,那半青半黄的稻子晒着秋天的太阳,正在秋风中奔涌壮大,而此时正是秋收之前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袁隆平最操心的一段时间。这天,他又走进了湘西龙山县石羔镇中南村。别看这是一个在地图上用高倍放大镜也找不到的小山沟,却也是一片特别适合水稻生长的生态区,被袁隆平选为第五期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片。一个叫胡昌祥的农人,像往日一样正在稻田里忙碌着。这五十多岁的汉子,也是当地的一个种田的好把式,承包了这个示范片的种植和田间管理。胡昌祥正在稻田里忙碌着,忽然听见从田埂上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抬眼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朝这边走来。啊,袁老师!他惊喜地喊了一声,就连泥带水地跑了过去,想要搀扶袁老师,一看自己那泥巴糊糊的两手,又赶紧缩了回来,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袁隆平是很敬重这些农民兄弟的,只要看见了他们,远远的,他就会把一双大手伸向他们,就像此时他一把就握住了一个农人沾满泥巴的双手。

  一个农业科学家和一个农民,就这样手牵着手在田埂上走过,那亲热的样子就像两个老农在打量庄稼的长势,盘算自家田里又一年的收成。这时候正是水稻从抽穗到谷粒渐渐成熟的时期,也进入了旺盛生长时期,这就需要及时补充营养,重在保穗、攻粒、增重、防秕,还要防倒伏和病虫害。尤其是在安徽发生的稻颈瘟,把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上万亩稻子给糟蹋了,袁隆平可以不理会那些是是非非,但农民的利益受损,稻子减产绝收,却像刀子一样扎心。这也是他走到哪里都要再三叮嘱的,越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越要高度防范病虫害。但胡昌祥似乎不用多叮嘱,他还真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式,田间管理很扎实,没有发现病虫害,也没有杂草,如果每块稻田都像这样管理,那些虫子再厉害,又哪有什么空子可钻呢?他越看越兴奋,“好,好,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水稻高产,除了需要良种外,更离不开良好的田间管理和合适的生长环境啊!”这既是夸奖,更是勉励,老胡听在心坎儿上了。

  两人在稻田里转了一圈,那咄咄逼人的太阳,逼出了他们一身透汗,人有时候还真是要出一身透汗,痛快,痛快啊。这天的中饭,他们是蹲在田坎上吃的。这不算什么,袁隆平早已习惯了。直到袁隆平走后,胡昌祥忽然猛拍了一下脑袋瓜,他想起来了,这天,正是袁老师86岁的生日啊!米菩萨的生日,很多农民都知道,胡昌祥也早已记在心里呢,怎么这天就偏偏没有想起来呢。其实,谁又能想到,一个登上了世界水稻科学巅峰的科学家,他的生日竟然就在个偏远山村的稻田里不知不觉度过了,连他自己都忘了。

  这年10月9日,秋天的味道已经越来越浓了,袁隆平穿着一件红黑相间的方格子衬衫,又出现在鄱阳湖畔的稻田里。他几乎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在一天时间里就跑了两个地方,从八百里鄱阳湖的东岸跑到了西岸。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南昌市成新农场,一个是上饶市鄱阳县饶丰镇,都是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2014年,成新农场连片种植了“Y两优900”等超级杂交稻品种,今年又种植了1700亩“超优千号”,这样大面积的种植在全国也不多见,这与百亩示范片是不同的,可以说是大田生产了。袁隆平穿行于如同油画一般的金色稻田里,那波澜壮阔的感觉唤醒他青春岁月的激情,他有一种想要奔跑想要歌唱的冲动。不是有人预言一曲“高产凯歌戛然而止”了吗,这时候他还真想奏响一曲 “高产凯歌”。可惜,他没把小提琴带在身边,但他那风趣的比喻张口就来:“你们看看我们这超级杂交稻的长相,青棵到老,就像大家闺秀,徐娘半老也风姿犹存,能不孕育出丰满的果实来么!”

  3

  这又是一个不能忘怀的日子,就在袁隆平赴江西考察超级杂交稻的同一天,10月9日,此时那篇灾难性的报道已过去了半年之久,袁隆平终于公开发表了一篇回应文章:《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在过去沉默的半年里,没人知道袁隆平想了什么,但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其实不想做出什么回应,他也一直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谣诼止于智者”,只要走进稻田,他就充满了希望,但那“系列追踪报道”却让他真的有些失望,而且正在向“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的趋势演变。我不相信有人是在故意撒谎,直到现在,我也深信他们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但据我的追踪调查,那确实是一篇不能呈现完整真相的报道,至少是部分失真。袁隆平一向是宽以待人的,他甚至可以容忍别人向他本人泼脏水,但绝对不能容忍别人“向超级稻泼脏水”。

  他发出了一连串追问:“超级稻有什么错啊?到底是多花了钱去做研究,还是没做出什么成果来?还是老百姓没有受益?”他对杂交水稻的优缺点,就像对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一样,从来不加掩饰。他坦诚,超级杂交稻从来不是十全十美,在技术上仍有些问题有待解决,如“近期出现的质疑也暴露了超级杂交稻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其对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还不甚理想”,也在文章中表示:“我理解社会对于我们农业科研的高期待,但农业科研和生产从来不能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对这次“减产绝收”的灾难性事件,他原本没有任何责任,但他从未推卸责任,并且一再表示要汲取教训,而说到底,“无非就是超级稻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品种不抗病,这是研究中出的问题,不能说整个项目不对,否定整个项目”。

  对于负面报道,他的态度也是宽容而鲜明的,“任何事情,有赞成的,也会有反对的,要说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这也是不正常的。有些人从他们的专业角度、技术角度提出看法,这也很正常”。但超级杂交稻的科研工作不能因为出现质疑的声音就停止,他会汲取合理的意见不断完善改进,将之变得更优秀,更完善。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不想追究那篇报道,结果呢,越是这样越是被人家不依不饶地抓住不放,好像他真是一个“罪魁祸首”,真的是“罪证如山”,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不得不这样认为,外界部分质疑之声有“居心不良”之嫌。这位平日一向谦逊、温和、蔼然有长者之风的杂交水稻之父,终于以其少有的坚决给那些“居心不良”者以回应:“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节选自《中国纪实》2017年第2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