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用文化养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阮红松 编辑:王嫣 2017-05-10 09:20:45
时刻新闻
—分享—

  阮红松

  我很羡慕用文化养老的老人,我身边有一批这样的老人。

  文化养老,我说的不是文化名人,也不是指上了年纪才没事找事附庸风雅的大款们,而是指那些在壮年时期就储备了足够文化能量、对人生有良好规划的普通人。

  我认识一名刑警,在刑侦一线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我是在为自己老了做准备,退休以后,我计划将这些日记整理成一本书,留给后人。”如今他老了,住在小城,壮年时留下的一堆日记,让他闲下来有事做了。尽管他的书,不为出名,也不为谋利,但活得还有点“忙”。有时被公安系统邀请出席一些专业研讨会,有时被学校和社区请去参加普法教育活动,有时还要参加一些笔会……由于跟社会活动没有脱节,每次看到他,他都还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形象,年近70的人了,穿着比年轻人还讲究,言谈举止又风趣又时尚。

  我在小城大桥下面的棋摊,认识另一名高龄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酷爱下象棋。年轻时教学工作太忙,退休以后,总算把象棋瘾过足了。他研究棋谱,破解残局,遍访市井高手。由于对象棋的痴迷,成了小城的市井名人,很多人不知道老人的名字,只说“那个白头发棋疯子”。快80岁的人了,由于活得太“痴”,性情还像个孩童。家里经常有年轻人跑来挑战,赢了,客人请吃饭,输了,他自己管饭。他在大桥下的棋摊几乎没对手了,想参加各种比赛又超龄。于是,他自创了一种玩法。棋友跟他下棋,棋局撑不住了,就掉转棋盘把烂棋给他。又撑不住了,又掉转棋盘把烂棋给他……让人输得心服口服!也有棋痴碰上棋痴的时候。有个来小城经商的外地人,输给老人后,生意也没心思做了,缠着老人下了半个月。输得没脾气后,认老人当“干爷爷”,将老人接到家里好吃好喝伺候了一个月。

  我有一个忘年交,在岗时,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开一家书屋。平日里,人家不要了的书刊,他都要。长年累月,他积攒的旧书刊都堆在他老宅的楼上。退休后,他真的开书屋了,不卖书,只租借。书屋里的书,百分之八十是他积攒的旧书刊。生意不是特别好,但也不冷清。赚的一点钱,全被他买美酒招待朋友了。奇怪的是,小城的书店大规模消失的时候,老人的书屋却成了小城寿命最长的书屋。他书屋有一些旧版书,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世界名著系列,我读到的雪莱的诗、屠格列夫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国内的朦胧诗选……都是在老人的书屋借阅的。可以想象,如果以赢利为目的,书屋也开不到今天。但一个以文化养老为目的的老人开的书屋,就不一样了。老人说:“只要我活着,书屋就不关门。”

  小城还有一位现年93岁的老人,他是我认识的活得最孤独的老人。他经常说:“我没伴玩了,我的朋友基本都不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那是没办法的事。90多岁的老人已经没有办法跟时代对话,没有办法跟后人交流,他选择了音乐。黄昏的时候,老人经常在公园坐坐,看人来人往。没什么人了,他拿起随身的二胡,享受音乐。

  有几次我看见老人在家门口拉二胡,面前坐着一排孩子,听得入神。老人拉得相当认真,额头都冒汗了。他找到了寄托,找到了快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