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念周敦颐千年诞辰游学第一站:悄会故人平安村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李子璇 2017-05-16 21:59:38
时刻新闻
—分享—

15日,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游学活动启动。

平安村孝文化广场上,理学鼻祖周敦颐的雕像。

平安村国学经典文化展示场所,爱莲堂。

西岭书院藏身于这所平安小学,小学围墙上画着莲花,校门对联为武汉大学教授车英题写。

平安小学内部西岭学院里的书法室,这里的书法作品,大多由院内人士题写。

在周敦颐老先生生活过的平安村,有一条十里沙江,江边古树蔚然成荫,已经有300多年历史,跨越悠悠千载的水车,依旧流转。

  红网长沙5月16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赴千年之约,步圣迹之旅。”15日,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组织社会各界游学人士走进常宁,走进西岭,以游学纪行,纪念湖湘文化先贤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

  第一站,平安村

  “西岭东湖巧结缘,珞珈大义景连天。清溪九曲流中国,黄鹤千翔御上仙。”行车到西岭,中午时分,司机将车停在路边,伸手指向窗外,一首镌刻在西岭山水石壁上的古体诗,字里行间苍劲有力。我们到了,这里是平安村。

  以诗词为舟,悄会故人,遥对旧事,温暖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诵读声响起,世人皆晓周敦颐的《爱莲说》,却不知,他亦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奠基人。

  平安村孝文化广场,我们来到周敦颐的雕像前,细细瞻仰这位跨越千年的理学鼻祖。脚下是汹涌的红尘,先贤手持书简,静默不言。遥望千年前,我们可以想象他在濂溪边著书立说,提出“宇宙构成论”时。如今书声琅琅,周敦颐雕像四周绿树环绕,枝繁叶茂,前世今生,他都活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间君子。

  烟雨朦胧,掩不住此地千年传承的光耀,周氏后裔繁衍生息,濂溪文化更持续长存。在这里,周氏后人的内心深处,依旧缱绻的光明和温暖,它扶持着他们,也令他们相信,迢迢尘世尽头,有光明守望,有归宿可栖。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里是平安小学。

  一阵阵童稚清脆的背书声,一封封朴实刚毅的家训,一场场浸润经典的大讲堂……随游学团穿行在西岭书院,记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如今的西岭书院,藏身于这座满载着希望的平安小学。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乡人饮酒, 杖者出,斯出矣。”书院里,四岁的幼童王林倒背如流。

  在这里,四处飘散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的孩子,笔墨纸砚是兴趣,课间玩乐是“二十四节气鼓”;在这里,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是人人皆可为之的事,这里把《爱莲说》刻进书院内的石壁里,也刻进了孩子们心里。

  年华流转,学子成人,世事也许多变,但这些文风词笔蕴养下的赤子情怀却长存,如这里的月明山涧,照亮荒芜,如丝竹外疏花,香冷入席。

  走近十里沙江,一座古石桥,一棵古樟树,一根古藤,这都是先贤周敦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古樟树已蔚然成荫,溪边点缀着苍青的芦苇,跨越千年的水车依旧流转,那些历史的风霜,如溪边带着寒意的微风,桥下吹皱的春水。旧时春光,几番照我,溪水潺潺,莲边吹笛。我们在光阴中游荡,在故事里辗转,这些潺潺的流水,如同莲文化的遗留,它们行径在我们必经的方向和地点,抵达之后,即落为生命的驿站。

  游学第一站,我们见证了传统文化的深广和从容在这里,并非超然的世外桃源,而是一方传承千年的文化热土。这里的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信念,他们淡然宁静,宽厚善学,他们明白,人世会有许多曲折,亦有许多选择,精神的困惑,究其本质并无不同,前人必定都已经历过。此刻,先贤周敦颐隐逸于光明之中,守护这一片土地,默默不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