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南门口那条小巷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梁卓尔 编辑:王嫣 2017-06-19 09:33:35
时刻新闻
—分享—

  梁卓尔

  中午放学后,我到校门口的“红牛粉面馆”打发自己的中饭。我跟面馆老板已经很熟,而且我只点扁粉有汤,牛肉码子加蛋。如今我到馆子里一坐,什么都不用说,老板就会把粉做好,放到桌上。

  等粉的这五分钟是我一天最闲适之时。我像一位清闲的杂货店老板看着引车卖浆的街市风景。这一排流动摊贩让这条本就狭窄的小巷分了层:最靠北的是一溜挂着招牌的小吃车,最靠南的是一排卖吃食的门面;两层中间稍靠边的是等吃的客人,最中间才是流动的人群。

  我每天从南门口这条小巷走过,总要从推着小吃车的老板前晃过。而这一溜小车的排列顺序也十分固定,排头的铁定是个炸鸡柳的,垫尾保准是个卖竹筒粽的,可能后面还会蹲着一个卖豆腐脑的爹爹,两手护着自己的两桶豆腐脑。我不知道这时空上的安排是老板们早就商量好了,还是由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在不知不觉间调控的。

  冬春之时,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女老板满面笑容,娴熟地挥舞手中的小铲,挑出一坨面来,在铁板上滚出一张薄薄的面皮,再准确地把滚剩的挑回筒子里。有这么一手的人生活也一定很有趣吧?冬天的早上,好几个小吃车上都会用被子捂着一个小广播,和着煎饼、烤肠时噼噼啪啪的声音,很多时候我恍惚看到书里长沙古老街巷的老照片。夏秋之季,卖梅菜扣肉饼的小吃车上会插上一把大伞,但抵挡不了正午的炎热,烤炉中的火焰更是把伞底下老板的笑容烤得通红。

  看着想着,粉面就下好了,浇上码子,铺上蛋,整碗粉扔到我眼前,差点洒我一身汤。老板知道学生不计较这些——他们赶着去上学,恨不得自己的那碗快点飞到眼前。

  这里的门店老板,大多经营不到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会赶着时尚换个经营花样。我在南门口三年,只有这家“红牛”一直坚守着。听别人说,这家店有18年了。我边嗦粉边思索这家店为什么生意比旁边两家火爆。既不是店内的环境,也不是粉面做得有多好吃。可能是南门口的街坊邻居好这一口18年的味道;可能是这里的码子足,油水多,又可以随便加量;但我想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老板的对待顾客的策略:总是优先给埋头背书焦急等面的学生来一碗,他晓得学生时间紧,吃得快,可以迅速腾出位子来给下一波顾客;接着是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的年轻人,他们是逛街玩耍累了,来传说中的“老字号”歇歇脚;最后才是老娭毑老爹爹的,他们把等待当成生活的消遣,自然时间拖得越久越好。

  老师曾数落我们:“放着书不努力读,拖着作业不交你们也不脸红……你们如果想过所谓‘自由’的生活,那么不如推一个小吃车或者买个店面,站在校门口炸炸臭豆腐,摊摊烧饼,这种工作一点技术和知识也不需要。”

  我想,老师这话有多处错误:小吃车或店面老板的生活不一定自由,毕竟他们为了生计;再者,卖小吃必须玩厨艺的花样,若是没有一点技巧,手法业余,也就没有什么顾客可言,所以技术含量也是要的;至于知识,还真是说不准。正如丰子恺先生所写的船娘:在物质上不幸而做了船娘,但在精神上十足地是一位贵妇人。老板们白天经商,晚上看不看书还不知道呢,不然,红牛粉面馆的生意经是从哪里学的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