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敦颐思想地图》序言:千年穿越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王嫣 2017-06-21 08:56:45
时刻新闻
—分享—

  2015年夏天,在拥有一段相对轻松自在的时光后,我便想到要在文化上做点人生旅途中有意义的事情。我选定了一个非常美妙的题目,叫作:千年诚祭、万里寻踪。

  我决定去拜访一位古代美男子。总说是异性才能相吸,可在历史上,竟然有三位名士赞美他的容颜。北宋时,理学创始人二程的父亲程是个不一般的人,与他第一次见面,就说他:“视其貌非常人。”可见他美得出众,美得不一般。孔子的后裔孔文仲见过他,后来有幸做了他的学生,称他为:“公年壮盛,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皆倾。”听说过古代有倾城倾国的美女,而这位美男“一府皆倾”,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肯定是德才兼备,德貌双全了。在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著名政治家宋濂见到了他的画像,这样详尽地描绘:“濂溪周子,颜玉洁,额以下渐广,至颧而微收。然颐下丰腴,修目末微耸。须疏朗微长,颊上稍有髯。三山帽后有带,紫衣褒袖,缘以皂白,内服缘如之,白裳无缘,乌赤色。袖而立,清明高远,不可测其端倪。”看来他不仅美颜似玉,而且人格高尚,魅力四射。古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而如此详细刻画的美男并不多见。

  我决意去拜见一位古代思想巨人。是他为中国理学启蒙,他的一图一说一书,精炼经典,上接孔孟之圣学,下启程朱之理学。一生著述仅流传下来6248字,可字字千金,句句珠玑,以至成为中华理学的开山鼻祖,湖湘文化的源流宗师。因他形成的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成为北宋后七百多年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由他形成的湘学,被后人夸耀:“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位屹立东方的思想巨人,在世界的思想文化之林中排名第三十六位。

  我决心去拜会一位千岁老人。这位老人1017年五月初五日出生于湖南道州,1073年六月初七日逝于江西庐山,享年五十七岁。可他的学说千年不绝,他的思想万载永存。他五十七年短暂人生走过的山山水水,至今仍留有深深的印迹,回响着浩浩的磬音。在历史的天空中,他皓首白发,鹤颜玉须。他以生地之水为自己命名,为葬地命名,从此濂溪在大地永流,先生在人间不逝。岁至丁酉,周子千岁,炎黄子孙,齐来拜寿。

  我有太多的问题要去寻问。我像风一样追寻他的背影,轻轻呼唤周子的名字;我像云一样在大地飘荡,与遇见的每一个人亲切交谈。濂溪先生当时并非科举入仕,为何历代大儒和饱学之士要尊他为师?濂溪先生并非当时的文化名人,为何在彼时及此后不同时期均具有极高评价?濂溪先生并非朝廷大员和封疆大吏,为何备受百官敬仰、享有国家祭祀?濂溪先生留下的文字极少极短极精,为何能成为道学宗师和一代圣贤?濂溪先生若活在当下,还能否成为中国的思想巨人?我百思不得其解,百问难求一答。青山起伏,白云悠悠,问苍茫大地,芸芸众生,谁解我胸中的难题?

  我有太多的企划要去完成。我想进行一次古代与当代的穿越,在千年周子行走过的大地,思千载悠悠,寻千年故事,读濂溪新景,现当代风貌。一古一今,缩短时空距离;今昔对应,拓展历史空间。我想进行一次学术与文学的穿越。理论是灰色的,学术是深奥的,而文学之树长青。让思想哲人的宣传推介由学术到文学的过渡,是实现受众普及方式的跨越。我想进行一次高深与通俗的穿越,让理学从高高的学术殿堂走下来、走出来,以文学为表达方式,通俗地讲述周子的生平事迹。我想进行一次圣贤与凡俗的穿越。人人皆可为尧舜,圣贤来源于凡俗,而高于凡俗,圣人来自凡俗的修养历练。孔子如此,周子如此,做一个优秀的你我他亦如此。我希望以这些一次次的穿越完成对周子或深或浅的解读。

  我有太多的心愿要去实现。我要让自己的旅行拥有一段“周子之旅”,任何旅行应当是有目的的、有主题的,越是主题鲜明,越能完成旅行的目的。丰富多彩的旅行带给你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千年诚祭、万里寻踪”的主题旅行,给自己的人生旅途标上一段周子的名字。我要让自己的心灵拥有一段“修养之旅”,对周子的祭拜和寻踪是一次身体之行,更是一次灵魂之魂。饮一口圣脉泉,文气养心;掬一捧廉泉水,净欲去贪。爱莲池畔细读《爱莲说》文,养心亭里轻诵《养心亭说》。读圣贤之文,修君子之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要让自己的思想拥有一段“哲学之旅”,儒学博大精深,理学玄奥精妙,探月岩读《太极图说》,游汝城听《通书》解义,登嵛峰明《拙赋》,攀庐山悟佛道。静心以观物,独坐而思道。寻周子之踪,知周子之人,读周子之文,明周子之理。让人生增智慧,给生活添哲理,庸碌的人生,定会多一些精气神。

  我要想方设法联通两个世界。尽管我无法去到阴性的物质世界,但我想借千年的月光来做光缆,与周子进行漫游通话,我要将周子从阴性物质世界邀请到阳性物质世界,回到他先前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与他进行一场场旷世访谈,然后由我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一生的神秘光环告诉世界。

  我想精心绘制一幅地图。我不想假借任何现代科技和精密设备,只用脚去丈量,用手去描图,一地地走,一页页画,一篇篇写,以织女般的辛劳,为先生千年诞辰盛典献上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就是《周敦颐思想地图》。

  2016年3月12日于长沙岳麓山下德政楼起笔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王嫣

本文为阅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ook.rednet.cn/content/2017/06/21/45286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