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魂没有肤色之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 蔚 编辑:李子璇 2017-07-05 09:48:31
时刻新闻
—分享—

《为奴十二年》:(美)所罗门·诺萨普著,蒋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根据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美国电影在中国热映。影片中,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以及不久后被暗杀的镜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最近,读《为奴十二年》才注意到,主人公被关押的奴隶围圈,与斯托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描写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小说,《为奴十二年》则是一部回忆录。作者所罗门·诺萨普1841年遭人诱拐绑架,被贩卖成了一名奴隶,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和不懈的努力,1853年才成功获救。

  《为奴十二年》被列为美国历史教材和学生必读书目,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并称为推动美国废奴进程的不朽经典。不过,它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后者。直到2013年,根据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许多人才第一次听说了这部作品。

  诺萨普1808年出生在纽约的密涅瓦镇,虽为家境贫寒的黑人,却是自由之身。一天,他在小酒馆里认识了两个自称来自华盛顿某马戏团的人,他们称赞诺萨普的小提琴拉得好,可以给他们的表演配乐,竭力鼓动他跟他们一起去纽约,并保证可以赚到钱。因为估计这一行程的时间不长,诺萨普没有写信告知正外出帮厨的妻子,只带了点随身衣物和小提琴,便跟着这两人上路了。

  然而,诺萨普万万没有想到,他遇到的其实是两个江湖骗子,等待他的,是噩梦般的人生。在经历了被灌药、失去意识、被转手卖给两个奴隶贩子等环节后,他被关进了华盛顿的一个奴隶围圈。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围圈所在的房屋正对着国会大厦,“那些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国的议员们鼓吹自由平等的声音,与可怜的奴隶身上的枷锁声,就这样混杂在一起”。

  在被骗为奴后,诺萨普受尽了折磨。第二个主人提比兹动辄打骂,有一次诺萨普忍无可忍,夺下皮鞭猛抽了他一顿,结果差点被绞死。而第三个主人埃普斯得知他会读书写字,就恶狠狠地警告他,身边不许有书或者纸笔,否则就立刻抽他一百鞭子。因为埃普斯们明白,黑人如果受了教育,能读书写字,就会滋长自我意识,就有可能起来反抗不公的命运和非人的奴隶制度。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并没有一味渲染自己的不幸,而是立体地描述了黑奴的生活,在沉重的劳役之余,聪明的诺萨普设计织布机,帮助织布裁衣的女奴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改善生活,他自己琢磨,动手制作了捕鱼笼;每年仅有的三天圣诞假期,黑奴们情愿放弃加班工钱,拿着主人开的路条,四处走动,开心地见朋友、会情人。作者借此告诉世人:黑人的聪明智慧、热爱生活并不亚于其他人种,他们明白自由的价值和由此产生的人身权利。

  《为奴十二年》并非一个人的“黑奴吁天录”。美丽温顺的女奴伊莱扎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但三个人被不同的种植园主买走,她不得不经历两次与孩子的生离死别,整日沉浸在思念中,忧郁成疾,不治而亡;老实本分的亚伯拉罕被喝得醉醺醺的埃普斯无故找茬,莫名其妙挨了一刀,差点死去;活泼开朗、美丽可人的帕希因为摊上了好色的主人及其好吃醋的夫人,活得战战兢兢,动辄得咎,被鞭打得死去活来;奥古斯都不堪忍受毒打,躲到了一垛甘蔗上,主人竟然放出十几条狗找到他,他被撕咬得血肉淋漓,第二天便痛苦地死去。这些黑奴的惨痛经历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的悲惨命运的写照。

  但是,黑暗之中依然有人性的光芒在闪耀。诺萨普的第一任主人福特是位牧师,为人宽厚善良。用作者的话来说,“他之所以从来没有意识到奴隶制存在的本质错误,只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影响并蒙蔽了他的判断”。但公正与仁爱的理念深入到了他的职业与为人处世中,因此,面对诺萨普两度陷入困境发出的求救,他都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在埃普斯种植园中打工的木匠巴斯,对蓄奴制度的残酷野蛮有着理性的思考和认识,他正告埃普斯:“我知道,如果你失去了黑奴,你就损失了财产,你肯定很难接受。但你要想一想,如果是你失去了自由呢?跟自由比,财产就不值一提了……人的灵魂也有肤色之分吗?这就是扯淡!”巴斯在得知了诺萨普的遭遇后挺身而出,帮他写求助信,并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把信寄给他的北方亲友,终于让律师获得了诺萨普的音讯,将他成功解救。

  作者行文不煽情,不夸张,而是以平实、冷静又不失生动的笔触加以叙述,这十分符合当下风靡欧美的非虚构写作的要求。同时,他的文字又富于镜头感,更有一种源自真实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这部纪实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后,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