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读丨她是湖南最“猛”的媳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辉 肖畅 编辑:周蒙 2017-07-15 09:35:11
时刻新闻
—分享—

(秋瑾在株洲的故居——槐庭 吴镇宇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曹辉 通讯员 肖畅

  110年前的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革命著名烈士秋瑾在挥毫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后,红血溅缟素,红颜祭云天。这位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福建,后随父辗转至湖南长沙、常德、湘潭等地,再为革命而奔波至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浙江、福建、台湾,直至东渡日本、命殒老家绍兴的“鉴湖女侠”,以躯体为剑,为在黑暗笼罩中苦苦挣扎的华夏儿女划开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口子。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110年后的神州大地,红光普照,江山如画,美丽多娇。仲夏之际,湘潭窑湾十八总由义巷里,一抹橘红丹霞,如彩练一般舞动苍穹,映得身后一栋青砖灰墙的湘中庭院,如挺立在斑斓之中,游弋在水墨之间。这里,便是秋瑾短暂的32年人生历程中,在老湘潭(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包括今株洲大冲、娄底双峰等地)度过8个春秋的主要居所之一。

  鉴湖女侠几堪豪,为复华夏香魂销

  至今学子仍吟颂,不惜千金买宝刀

  “鉴湖女侠几堪豪,为复华夏香魂销。至今学子仍吟颂,不惜千金买宝刀。”如今,这首赞美诗仍在湘潭的大街小巷里广为传诵。只是叹息,巾帼不再,盛极一时的义源当铺也日渐萧索败落。

  “秋瑾在老湘潭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8年青春,是值得纪念的。从这一点来说,湘潭对秋瑾故居的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弘扬她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让市民更好地纪念和研究秋瑾,湘潭将对秋瑾位于雨湖区十八总由义巷内的‘义源当铺’故居进行修复。” 湘潭市文物局、市博物馆联合党支部书记陈树明说。

  7月初的莲城被连绵不断的雨水浸泡着,滴滴答答的雨声跌落在义源当铺门前的大理石上,如细丝一般,将时间的光轮拉回到了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5月17日,由义巷4号王家大院里灯笼高悬,锣鼓喧天,灼灼红光将几千平方米的庭院映照得如染在朱墨之中。门楼与客厅里,穿着长袍马褂、辫垂脑后的来客济济一堂,觥斛交错,相互寒暄。“体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誉”的王廷钧裹着红色长衫新郎服,喜上眉梢,等待红娇娘。

  红轿之上,刚过双十之年的秋瑾朱唇皓齿,纤腰曼妙,转盼间双目有神,眉宇间不失英气。在一阵礼炮轰鸣与吆喝祝贺声中,秋瑾被搀扶着路过门前石狮,跨过木质门槛,进入五开五进的两层砖木大院。三拜过后,独坐在大厅右侧厢房之中的秋瑾看着红盖头外光晕闪烁的红烛,满是憧憬。

  秋瑾自1893年随父秋寿南从绍兴老家经长沙而至湘潭,次年,迁至湘乡厘金局。“义源当铺”家主王黻臣祖籍湘乡荷叶塘神冲,早年靠蒸酒做豆腐、开杂货铺发家,后在湘潭开纸行、钱庄发迹,举家搬至由义巷,富甲一方。

  闻得秋瑾“丰貌英美”,腹有才气,又善刺绣,“虫鸟花卉,阴阳反背,自出心裁,靡不毕肖”,王黻臣托得曾国藩长孙曾广钧、当地乡绅李润生作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王黻臣幼子王廷钧与秋寿南长女秋瑾牵在了红绳两端,共修结发之缘。

  “婚后,曾祖父一方面协助经营当铺,一方面延师课读,与曾祖母切磋学艺,两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秋瑾的曾孙女、长沙火车站行政办经济师王学东告诉记者。次年,秋瑾生得一男,取名沅德。4年后又生一女,取名桂芬,字灿芝,意为“如日光般璀璨,如芝兰般芳香”。

  秋瑾曾向挚友服部繁子谈起自己的家庭、丈夫与孩子,繁子也数次见过王廷钧,其印象是:“白面皮,很少相,一看就是那种可怜巴巴、温顺的青年。他腼腆地对我施礼。”“小丈夫温文善良,对秋瑾的意志和行动一点也不加约束,秋瑾自由得很,我拉着秋瑾的手说,‘在家里你是男的,你丈夫是女的,你是你们家庭中的女王,不,女神……你丈夫是女神的崇拜者。’”

  正是因为这份“崇拜”与“宠爱”,在“笑不露齿、步不出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三从四德”封建教条下,秋瑾才能我行我素“不爱红妆爱武装”,在由义巷里随意看“新书”,练击剑,学巫家拳,骑马。

  可是,好景不长。少时就曾立下“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大志的秋瑾,对平淡的闺阁生活日渐厌倦,她向服部繁子吐露道:“夫人,我的家庭太和睦了,我对这种和睦总觉得有所不满足。”

  当时,戊戌变法、会党起义风起云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陷百姓于水火之中。国门之外是长枪短炮的轰炸,朝堂之上却是怯懦腐朽的退缩。又遭遇父亲在升任桂阳直隶州知州路上乘鹤西归,省内新学浪潮的强劲东风吹拂莲城大地……如此种种,让生于帝国斜阳、长于帝国末路的秋瑾一边发出“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之喟叹,一边又把她从秋风秋雨的闺怨中拖曳出来,誓要做些“让男人屈服,让男人瞠目结舌”的事来。

  论及秋瑾与丈夫王廷钧的关系,湘潭市政协常委、研究室主任张作奇认为,秋瑾与王廷钧,一个是挥笔舞剑心比男儿烈的女侠,一个是“凡夫俗子”、温顺平和的丈夫;一个是“恩宗轻富贵、为国作牺牲”、立志献身革命的壮士,一个是安于仕途的男士;一个是欲冲出封建礼教束缚的叛逆,一个是爱家尽责依顺妻子的丈夫。他们的婚姻琴瑟和鸣,在一般人眼里似乎并不缺少什么,但在他们之间却隐藏着一条深深的鸿沟,潜藏着深深的婚姻危机。同床异梦、志各一方,命运注定他们难以厮守到头。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

  在今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街道大冲村,一所集湘东民居与江浙徽派建筑于一体的三重院落,矗立在九郎山与二郎山、昭山连绵起伏的屏障里。

  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典雅大气,抬头可见的“槐庭”二字,挥洒飘逸,笔墨之间仍氤氲着鉴湖女侠的文怀清气与剑琴风华。这里,便是秋瑾的又一处故居——大冲别墅。婚后,秋瑾时常来此居住,“槐庭”,意喻夫妻琴瑟和鸣,门庭兴荣尊贵。

  “上世纪80年代的株洲地图,标的旅游景点就只有一个叫秋瑾故居。秋瑾是辛亥革命有功之臣,修复秋瑾故居就是对辛亥革命最好的纪念。” 株洲市石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文星介绍。经过3年的努力,2015年7月15日,修复后的“大冲别墅”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秋瑾故居内设有复原、秋瑾生平事迹、新群中学校史及婚俗共4个陈列。其中,复原陈列按照当地老人回忆和当时习俗,用近200件文物展示了清末民初的大户人家生活场景。秋瑾生平事迹陈列分为“秋家有女初长成”“身在‘槐庭’忧天下”“只身东海挟春雷”“闺装愿尔换吴钩”“拼将十万头颅血”和“千秋万代铸侠名”6个部分,用1000余幅老照片和数十件实物,展现秋瑾从一个封建官宦之家的闺秀成长为决心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的历程。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渊龙酣睡谁驱起,飞向青天作怒波。四野农民皆额首,名亭直欲继东坡。”“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谁为济世彦?相与挽颓波。”在“槐庭”居住期间,秋瑾经常到农家访问,了解民间疾苦,劝妇女放脚和读书,创作了一批豪放悲壮、感情浓郁深沉的诗词与忧国忧民的诗作。

  期间,她还辗转湘江两岸城郭、乡村、古道,行吟岳阳楼、屈子祠、贾谊宅、定王台、马王堆、芋园,去浏阳结识谭嗣同、唐才常。“这些经历让她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人世的炎凉;百姓的冷暖,大地的苍茫。”王学东说。从贾谊宅归来后,心绪难平的秋瑾挥笔写下了“贾谊祠前载酒回,新声才赋管弦催。他年书勒燕然石,应有风云绕笔来”之句,立下了报国宏愿。

  处于衡阳、衡山、湘潭、湘乡4县(市)交界处的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村,群山环抱,青山叠翠。一栋黑瓦黄墙的土坯房被青山绿水环绕,静默无言。一百多年前,秋瑾曾多次随夫从十八总坐船溯江而上,折向支流涟水,在湘乡县城上岸后,再换乘轿马到达此地。

  王廷钧的亲侄女,曾与王灿芝一同在上海竞雄女校学习、工作的王蕴琏,在《回忆婶母秋瑾》一文中说:“我家原住湘乡荷叶神冲。我四五岁时,看见秋瑾婶母来我家,她每天在我母亲房里看书,不出大门。”

  后来,秋瑾在这里遇到了同样具有爱国情怀与女权思想的唐群英(曾国藩堂弟媳)、葛健豪(蔡和森蔡畅之母),3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这段经历,让她发出了“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闲深闺莫奈何”的呐喊,道出了“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的《杞人忧》,对日后3人投身近代民主革命和女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秋瑾、唐群英、葛健豪被后人誉为“潇湘三女杰”,秋瑾、唐群英更是和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蔡畅、邓颖超、帅孟奇一起入选“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之列。

  最后一次回到荷叶塘,时间的车轮已经转到了1907年。当时,为了筹措革命经费,秋瑾来到湘潭,向婆家索要钱银。之后,秋瑾乘船东去,此时她已决心“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在老湘潭的8年生活,秋瑾将哀怨绵绵与铁骨铮铮、柔情默默与忠侠烈烈搓揉捣碎,再重新“粘合加固”,让“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一绝笔之句如夏花灿烂,百年后仍然芬芳散溢、历久弥香。而她离开湘潭后的革命生涯,终至魂归昭山,也只不过几年时间。有史家这样评价:“秋瑾的出现,使中国近代史纲为之一振,辛亥革命才透出鲜活的亮色,秋瑾是中国几千年来血荐轩辕的妇女第一人。”

  “以前我甚至会想,她其实就做我的曾祖母好了,我不要她做英雄。但是后来渐渐明白,如果将我自己也置身到当时割地赔款、封建腐朽的年代,我也会像曾祖母一样,流血抗争。”王学东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