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永州到贺州 探寻潇贺古道上的历史印记

来源:红网 作者:赵颖慧 杨雄心 编辑:王嫣 2017-07-17 09:42:59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30日,永州江永县何家湾村,航拍田野间的古道。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水的水、陆路通道,被学界称为潇贺古道。数千年时光里,古道上舜帝南巡走过、秦军呼啸而过、徐霞客也信步游历……还有数不清百姓和商贾,在古道上南北穿梭。他们一遍遍在大地上留下的刻痕,累积成族群交融、文化交融的盛况。如今,潇湘晨报记者重走潇贺古道,寻找先人和历史留下的痕迹。图/记者陈正

千年古道上的身影

  北纬24度到26.3度,一片绵延约600千米的“破碎”山脉,横亘在南中国大地上。它挡住了北方的冷空气,分割了水系,还成了秦帝国统一中国的“挡路石”。

  为了翻越这片称之为“南岭”的分割地带,自秦修新道始,历经西汉、明清等数个朝代的接力,才使沟通潇水和贺水的潇贺古道主干道全程贯通。

  数千年时光里,古道上走过无数身影。舜帝南巡走过;秦军呼啸而过;徐霞客也信步游历……还有数不清百姓和商贾,在古道上南北穿梭。

  他们来了,走了,一遍遍在大地上留下的刻痕,累积成今天族群交融、文化交融的盛况。

  道路、步行和想象,我们在寻找通向往昔的路径中,却发现了当代所往。

6月29日,道县双屋凉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认为是潇贺古道的“陆路起点”。组图/记者陈正

  潇贺古道 海陆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通道

  从永州到贺州,2000年古道的微尘与世界

  南岭,一个连冷空气都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

  当你从北向南,企图跨越它时,每越过一座山峰,会感觉到温度的细微变化。

  湘桂边境的岔山荷花开得正艳时,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的桂岭镇荷花已经结出了莲蓬。

  贺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说,“这个温度变化是能看见的。到贺街,翻越一座山,马上就可以种龙眼了,而你在这里种龙眼却是只长树不长果的。贺州冬天不需要烤火,但北边一点的富川冬天就要烤火了。”

  南岭将岭南岭北分割成不同的气候区,成为无论是人、还是政治经济文化都难以逾越的障碍。

  古人花了几千年时间,几个朝代的努力,将其征服。征服的结晶是今天仍然遍布在大地上的潇贺古道。

  潇贺古道,学者给它的定义是: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水的水、陆路通道的总称。

  起初,修路是政治和军事需要。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派遣尉屠雎率50万大军,兵分五路进攻百越,开辟了通往岭南的诸多道路。

  在此后的2000余年中,潇贺古道陆路主干道的修筑历经几个朝代逐步完成。据贺州学院教授韦浩明考证,西汉王朝开辟“古城——钟山——贺街”路段,明朝后期完成了“贺街——信都”路段、“信都——苍梧——龙母庙”路段。直到清光绪年间,潇贺古道陆路主干道的修筑才全程整修、使道路通畅。

  虽然军事、政治因素促成过岭主干道于秦代开辟,但只是某些路段而非整条陆路干道。“民间大道的修筑与人口流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潇贺古道绝非一条路,而是一个道路网。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为人口的迁徙,经济重心的转移,古道在不断消失或新生,但有两条路是延续至今的主干道。

  这两条古道均从道县出发,一条向东经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大圩、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到达桂岭镇,与桂岭河相连,这条古道被称之为潇贺古道东线。韦浩明在《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写道,这条古道“是古代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交通之一,也许是历史上出现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沟通岭南、岭北的南北通道。”

  另一条古道从道县出发后,向西南沿着江永县的永明河西岸、都庞岭南麓,经过素有“南洞庭平原”之称的江永县桃川盆地,然后往东南经过兰溪瑶族乡,最终进入富川县的岔山村,又经秀水村、朝东镇,然后汇入贺江上游的水路,“这是潇贺古道在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主要干道。”

  最后这两条古道经水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部的临贺古城(今贺街)汇合,然后向东通珠江,进广州,联通大海;西通大西南,经过北流江、南流江可与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合浦港连成一体。

  道路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胡庆生说,“中原经过古道南去的首先是文化,是价值体系,如儒教、道教、语言等;其次的是技术,如瓷器。南方北上的是丰厚的物产,如珠宝,药品、香料。”

  撰文/本报记者 赵颖慧 通讯员/杨雄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