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悠悠七夕情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翟杰 编辑:李子璇 2017-08-17 09:28:21
时刻新闻
—分享—

  作为秋天里的第一个节日,七夕总会被浸染上“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凄美色彩。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咏叹牛郎、织女悲欢离合及七夕风俗的诗文。

  《诗经·大东》中最早记录了牛郎、织女的情事:“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的牛郎、织女分隔于天河两岸,终日辛勤劳作,使人不难感觉到那份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说:“星汉两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表达出了对这两位有情人因长期被天河所阻隔所产生的那份哀婉同情。

  自古以来,心灵手巧的女性都备受人们赞赏,南朝皇帝梁简文帝有咏诵穿针乞巧之句:“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七夕穿针》)“疑月”、“恨风”表现了穿针女想尽快将彩线穿入针孔的急切心情。

  南朝梁时的诗人刘遵、刘孝威也各有《七夕穿针》诗一首:“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花抽一缕,举袖弄双针。”“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持缝合欢扇。”前诗写穿针女子于花前月下,以穿双针争强斗巧。后诗中的女子于七夕穿针则不仅乞巧,更重要的是向织女祈求爱情的幸福,当她“故穿双眼针”时,她既怀有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又“恐风来”缕乱,穿针不顺,给她“合欢”的美梦投上一层暗影。诗人借助具有特征的事物,以暗示的手法,推开了穿针女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看到了她们七夕穿针的内心隐秘。■翟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