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读者与更多的好书相遇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编辑:李子璇 2017-08-17 10:15:02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许旸

  每年八月,上海这座城市就会因上海书展焕发出别样魅力。昨天开幕的2017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主会场展览中心九点开门,八点半各入口都已排起百米长队。如潮的读者、出版人、作家、学者来此相约一年一度的阅读盛会。

  “身处互联网时代,平时接触海量信息,让人们愈发渴求精耕细作式的深度阅读。上海书展从汗牛充栋的书海中选择出精品读物,促成读者与更多好书相遇。”几乎每年都来逛书展的70后自由撰稿人胡小玫,道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

  书展现场,许多读者不约而同谈及上海书展的“导读”功效———950多场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及讲座,让读者能“按图索骥”找寻优质读物。上海书展正树立一种更深远的阅读指向与境界,以明确清晰的陈列、推介和阅读沙龙,开出一张张令人信任的品质书单。

  步入中央大厅前的序馆,读者们争相在书香地标留影。“跟平时逛书店不同,在书展可集中领略一家家出版社的重点好书。网上买书,一般目的性很强,听说某本畅销书后,最多上电商平台搜索下单;书店的醒目位置多留给畅销书。书展上每家出版社都精心布置展位,有利于读者一网打尽近期好书。”90后经济学硕士生顾坦是上海书展的忠实拥趸,昨天特地拖着行李箱来“淘”书,这样的身影在书展现场并不少见。

  来自今年主宾省的辽宁出版集团,开馆半个小时,人头攒动。上海退休教师佘建华刚从东北旅游回沪,昨天特地来展区挑选书。展示沈阳故宫的系列学术著作、研讨辽宁工业从制造走向“智造”新方向的《中国机器人》等,都让他颇感兴趣。曾出版《中国读本》的剧作家苏叔阳、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六小龄童担任辽宁阅读大使,与读者现场互动,热度爆棚。

  对于书展来说,如何利用以往积累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搭建一个引领全民阅读的标志性平台,向读者推荐和传播更多优质图书,尤其是提升具有文化感召力的冷门好书的“能见度”,是不容回避的重要使命。正因为上海书展主办方这份精益求精的文化担当,各方人士都对上海书展心存尊重和感激。越来越多具有思想含量与推广价值的好书、阅读活动正成为书展主角。

  上海书展不仅成为各个出版社推出新书的重要平台和节点,相关优质阅读活动也以多维层次,丰富着市民的阅读图谱。“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从现实生活‘逃’到一个虚幻世界,书籍不单单是这样的,它们是拓宽视野、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让人感知世界时会更加敏锐、宽广、包容。”有网友在上海书展官方微博上如是留言。

  细细逛逛昨天的书展主会场,读者会发现,从传统文化到社科新知,上海书展串联出一帧帧动人的书香风景。《中国故事绘》推介现场,年近八旬的画家冯健男,在《九色鹿》《精卫填海》等图书中融合传统特色艺术元素,汲取神话传说和华夏文明的精粹。95岁高龄的孙毅携最新长篇小说三部曲亮相活动现场,新书勾勒了一批上海少年的成长故事。《文明的变迁》《我相信中国》等历史人文社科图书的首发活动,读者踊跃发问。去年诺奖得主的诗歌全集《鲍勃·迪伦诗歌集》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围坐。

  今年恰逢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和创始人之一张元济诞辰150周年,商务印书馆的连环画专场与系列讲座人气颇旺。“我几乎每年都来上海书展,今年的感觉尤其特别。”昨天的讲座主讲人,正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他对记者表示,“参加上海书展真像回家一般”。

  近年来,越来越多精彩的中国故事从上海书展走向大众。“沪上读者懂书”成了许多出版人的共识,上海书展也“进化”为出版人约稿组稿、挖掘选题、听取市场反馈的宝地。

  连续八年参加上海书展的资深出版人俞晓群告诉记者,他一直将海豚出版社重点图书的出版周期,安排在上海书展期间,并借此平台约见作家学者,梳理出书线索,与沪上出版机构合作“两海文库”等。比如,三年前与版画家冷冰川在上海书展相见,约做《冷冰川墨刻》;两年前与藏书家韦力在上海书展分外投缘,才有后来的《琼琚集》《硃痕探骊》《上书房行走》《觅理记》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