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俊 曾德新 曾黎 编辑:李子璇 2017-08-30 10:01:4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曾德新 曾黎

  一个农民,著书13本,8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大奖。他,就是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的“草根作家”扶向阳。

  8月27日,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记者见到了这位痴迷写作的“农大哥”。

  1970年出生的扶向阳,从小酷爱阅读和写作。“小时候天天要帮着干农活,哪有时间和金钱去搞阅读写作?我都是从别人那里借书,等晚上大人睡觉了,再偷偷跑到院子里点煤油灯看书。”扶向阳回忆,“当时一天的工钱才4毛钱,买一本书要7毛钱。想买书,但舍不得。”

  读高中时,扶向阳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组诗文。时任新化县文联主席田希凤鼓励他:“你写的诗歌很有想象力,加油写,今后会成功的!”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扶向阳踏上了写作之路。无论是务农还是在外打工,他都没有放弃读书写作。

  “我写的第一部小说,是一本30万字的农村题材小说《月牙儿》,花了差不多1年心血才写成。可惜,找了很多出版社,都被婉言谢绝。”说起创作历程,扶向阳感慨万千。

  扶向阳没有放弃,又写了一部5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同样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紧接着,武侠小说开始流行,他又写了一部武侠小说,几经碰壁,终于有个书商同意买下版权,但只愿支付3000元稿费。扶向阳苦笑:“两年心血就这么不值钱?一气之下,我没同意!”

  “写文章蛮辛苦的,素材积累、情节构思、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都需要精心琢磨。”扶向阳说,这些年来,为了写作梦,他过得像个苦行僧。除了文学创作,他对民俗文化、姓氏研究等,都有涉猎。

  把主要精力放在“虚无缥缈”的写作上,不去赚钱养家,家里人很不理解。亲戚劝他:“当农民就该有当农民的样,搞写作又不能当饭吃。”扶向阳只是笑笑,也不反驳。

  通过长期学习和积累,扶向阳的散文登上了《湖南日报》《湖南作家》等报刊,并在《中国作家·纪实》连续发表4篇报告文学。他创作的电视诗歌《庄稼人》,获得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报告文学人物通讯大奖赛中,他写的《大汉情怀》获特等奖。

  去年5月,扶向阳腰椎骨质增生病情加重,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读书写作。不能坐就躺着写,每天写到凌晨。他说:“写作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一天不写都不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