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志懿:故乡是精神的源头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赵颖慧 编辑:夏君香 2017-09-09 10:45:0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长沙讯 故乡,一个美丽又遥远的字眼。那里有着我们的童年以及诸多还未来得及诉说与知晓的故事。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传媒》杂志社执行社长,几年以来,周志懿以新闻调查的方式,回到故乡新邵县迎光乡、隆回县高平镇、罗洪镇及岩口镇一带。爬野山,寻古亭,访老屋,挖掘故乡的历史人文。在散文随笔集《有一种根叫故乡》里,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中农村一幅幅独特的画卷。

  潇湘晨报:您15岁就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写故乡的念头?

  周志懿:这个想法萌生在2015年10月左右。人大概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心路过程,年轻的时候想闯荡世界,闯荡多年后,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检索和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行为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源头往往在自己的童年,在自己的家乡。

  而当我们重新回到家乡后,原来只是了解“是什么”,现在就会多一层“为什么”。

  我老家那个小小的山区盆地原来早在三国时期就与邵阳同时设郡,高平古县城离我的出生地仅几公里,我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崇山峻岭中的小山村早在三国时期就是一座古县城的所在地;这里还是中国舆地学的发源地,林则徐、曾国藩等诸多历史名人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一路的传奇故事……

  重读故乡,才知故乡真正的美!

  潇湘晨报:当您离开家乡后,家乡的“脐带”是否依然牵连着,家乡的精神文化是否影响和渗透到了您的生活和工作?

  周志懿:我的家乡处于梅山文化的核心区,一路走来,无论求学时光还是职场生涯,感觉自己都深深地被梅山文化影响,那种“性直而恶欺”的文化传承已经深入到了我的血液里。

  离开家乡多年,无论在哪座城市,只要一听到有人跟我说一样的新化口音,我竟会顿时激动得头皮发麻,会忍不住上前攀谈几句,若是家乡人,更少不了一番打听与邀约。

  潇湘晨报:您曾经说过,“每一位远方的游子都有义务为家乡的建设尽力,这样的乡愁才能算是实实在在的。”您写这本书也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家乡是么?

  周志懿:童年时我们对家乡的印象是落后、封闭、野蛮。但当我发现家乡可以说是一块湖湘地区最后的梅山秘境后,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故乡真实的历史记录下来,我想,这样一本书,会是年青一代与家乡沟通的最好方式。

  另一方面,挖掘家乡的文史也能够为家乡全域旅游的开发提供文化内核。

  今年五一前,我邀请几个媒体的记者去家乡,爬了那座十重大界山。回到北京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发在个人公众号里。没想到写完文章后的第一个周六,我们那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小山村竟然去了上千名游客。后来通过探寻历史,发现这座山就是《宋史·石曦传》中所提到的“板苍诸峒”中的板山,也就是说,这里不仅有美丽杜鹃花,更是古苗瑶人的核心居住地,是宋将石曦“破板苍诸峒”的古战场。这一发现得到家乡的热烈响应,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与重视,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如果因为自己的一点点努力,能促进家乡的发展,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记者 赵颖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