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肖邦遇到二十四节气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朱则彦 编辑:李子璇 2017-09-30 09:45:35
时刻新闻
—分享—

  朱则彦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结合天时和自然气候,天地作用,浑然一体。上海音乐学院官方微信用24首肖邦前奏曲对应中国24个节气,这样的中西跨界,颇有创意

  谷雨:肖邦《G大调前奏曲》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雨生百谷”,这个时节,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生长,而谷雨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正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一般。

  肖邦《G大调前奏曲》这首作品,采用的是充满活力的G大调,作品非常短小,仿佛从开始到结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托曾说这首曲子是“溪之歌”。的确,作品中左手十六分音符快速且轻盈的跑动,活泼又充满活力与激情,犹如溪流,清澈见底、绵延千里、蜿蜒而下。

  所以每每聆听都使人联想到流水,仿佛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而右手的旋律音符虽不多,但似乎歌唱婉转动人,也如山涧中的潺潺流水。

  芒种:肖邦《C大调前奏曲》

  芒种预示着仲夏时节的开始,“芒种”一词最早的出处来自于《周礼》,“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肖邦《C大调前奏曲》这首作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线条,旋律一波接着一波,好似一种激动的心情。

  作品由单一主题材料构成,其核心是一个短小的动机,具有很强的动力性。作品开始的8小节旋律都维持在主调上,紧随其后的16小节开始出现频繁转调,音区不断上涨,而伴随着力度的加强,乐曲的紧张度也不断增强。尾声重新回到C大调上,最后全曲在最弱的琶音上结束。

  钢琴家科托标注肖邦的这首前奏曲为:“狂热地等待心爱的人”,与芒种时节农民的心情是相对应的,迫不及待收割已然成熟的麦子,同时又开始等待着下一轮播种物的成熟。

  秋分:《降B大调前奏曲》

  秋分代表着已经真正进入秋天了。对于秋天的描述,一般都是例如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丹桂飘香等等,但秋天同时也带有一抹萧瑟凋零的主调色彩。而这种秋天所特有的色彩,与肖邦降B大调前奏曲所表现出的一种孤寂、惆怅、忧伤的情绪较为相似。

  乍一听这首作品,似乎并不能准确判断出其调性,因此科托描述其为“孤独地回到昔日海誓山盟之地,而大调中有小调的惆怅和柔美”。这首作品像是如歌的行板,气氛上则与夜曲相似。右手奏出如歌般的旋律,左手奏出伴奏旋律,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旋律线条逐渐变得明朗。而在中段,旋律转至降G大调,这时新的旋律则以八度的形式奏出。

  肖邦虽然将整首作品的调性标注为大调,但他却巧妙地用大调表现出小调所具有的惆怅、忧伤等一系列情绪,令人捉摸不透,而作品整体也表现出一种孤寂的心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