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地访诃林” 第一个赴岭南的《易》学大家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编辑:王嫣 2017-11-01 09:43:14
时刻新闻
—分享—

  虞翻被贬广州时的住处,即现在的光孝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虞翻 像

  公元221年的一天,番禺(今广州)城外走来了一队风尘仆仆的人。率领这支队伍的,是一位身形矫健、仪表堂堂的男子。鬓发已现斑白,却遮不住浑身上下透出的英气。他叫虞翻,吴国(三国吴)国君孙权麾下的重臣。不过他这次并非带着什么重要使命,而是遭贬了。在岭南炎热潮湿的天气中,在与故乡余姚大不相同的人文风物中,他将度过18个春秋,直至人生的终点。

  明珠宝玉,不免沦落风尘,但无碍光彩夺目。作为长贬岭南的第一人,虞翻在人生陷入低谷之际,著述、讲学,继续充实着自己的人生。他也和后来的韩愈、苏轼等人一样,以自己不懈的进取精神、丰富的生命体验,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图(除署名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劝降蜀汉镇守后方的太守 令关羽败走麦城

  实际上,如果我们乍一提虞翻这个名字,听过的人恐怕真的不多。但如果我们说说他做过的一些事情,大家可能就会发现,这个人,原来这么重要。

  不少学者认为虞翻是孙吴集团最顶尖的说客。一般来讲,在三国这种乱世之中,由于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说客这个职业还是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的。但如果想要长久保鲜,非得拿下几个过硬的大单不可。而虞翻在这方面,做得就很不错。

  虞翻在东汉末年王朗为会稽太守时曾被辟为郡功曹。孙策为扩大地盘,东征会稽,翻正遭父丧,曾劝王朗避开孙策,但王朗作为名士,手下又有1万多兵马,还是决心一战,结果挡不住孙策的攻击,浮海东走侯官(今福州)。侯官长吏不予接纳,虞翻前往游说,然后让其进入。王朗以虞翻有老母在家为由,让他返回会稽。他回到会稽后,孙策仍命他为功曹,并以“交友之礼”相待。不久担任了孙氏家乡富春的地方负责人。孙策死,各地长吏欲出城奔丧,虞翻恐有山民变乱,城郭不保,建议留原地制服行丧,安定社会,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孙策平定江东后,准备攻打杀父仇人、江夏太守黄祖。但江东和江夏被豫章(今江西南昌)所隔。孙策不愿消耗实力,于是请虞翻前去劝降。豫章太守华歆也是当时名士,虞翻穿上士人的冠服,轻车简从,和华歆作君子之会。他详细比对了双方的实力,成功说服了华歆。孙策不费一兵一卒控制了豫章。

  虞翻和一般的文人不一样,还是个很强悍的武将,善使长矛,打仗时经常冲锋在前。在平定山越的一次战斗中,虞翻一番冲杀,追入深山,发现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他提着长矛四处寻找,没想到遇见了同样落单的主将孙策。幸好有惊无险,和大部队脱离的二人顺利到达了空阔地。他让孙策骑马赶快离开,孙策说那你怎么办?他说我特别能跑,一天能跑两百里(汉代一里约相当于415.8米),是咱们部队里最强的。你赶紧骑着马跑,我能跟上。孙策将信将疑,策马奔驰,没想到虞翻真能紧随不舍。他们跑到大路上遇到一个信号兵,孙策亲自吹起牛角号,慢慢聚拢了部下。

  虞翻对孙策说,为人君者喜欢孤身犯险,太不持重了,请不要再这样。孙策说你说得对,但我创业初期,不身先士卒,谁肯向前?后来孙策果然在单独行动时被许贡三门客所杀。孙权上位,但位置不稳,孙策堂兄孙暠起兵逼近会稽。又是虞翻出面,劝退了孙暠。他一言退兵,名声大振,东汉朝廷及当政的曹操都曾征辟他入京,但他没有去。后来在孙权手下做骑都尉,成为贴身的近臣。

  虞翻作为说客最重要也最著名的功绩,是在关羽与曹操对峙荆襄之际,劝降了蜀汉镇守后方的公安太守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走麦城。

  远谏“报聘辽东”

  可惜未能如愿

  虞翻是个直性子,史书里常用“疏直”“狂直”“亮直”这一类词来形容他。以人格论,这当然是杰出的优点,但孙权并非特别宽宏大量的君主,加上其他人的一些谗言挑拨,以及虞翻酒后的若干次失言,导致了虞翻被贬的命运。

  罗昌繁指出,虞翻被贬岭南,久历年岁,远离故土的心灵重压,使他萌生出强烈的回归意识。在谪居九年、孙权即尊号时,他上表陈情,说自己“形容枯悴,发白齿落,虽未能死,自悼终没,不见宫阙百官之富,不睹皇舆金轩之饰,仰观巍巍众民之谣,傍听钟鼓侃然之乐”,希望能够免罪回归,但终未如愿。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篇完整的贬臣上表,对后来的影响很大。韩愈在遭贬岭南时的上表,就能明显看出受之影响。

  虽然身在岭南,但虞翻对于孙吴政权的大政方针仍然心心念念。曹操和刘备死后,孙权颇有一统天下的豪情,却屡次被阻于巢湖一线。他突发奇想,联合辽东公孙渊,企图南北夹击曹魏。他派遣太常张弥,持金吾许晏率领万人使团,封赏公孙渊,这就是所谓“报聘辽东”事件。这一异想天开的方案遭到群臣的普遍反对,但孙权仍固执己见。虞翻得知后,上书给广州刺史吕岱反对,请其转给孙权。但孙权盛怒之下,吕岱不敢上报,把谏书压了下来。果然,公孙渊权衡后,决定依附曹魏,杀张弥、许晏以下千余人,东吴损失惨重。

  史书记载虞翻遭弃岭南十余年后,孙权曾不无后悔地说道:“虞翻亮直,善于尽言,国之周舍也。”打算重新启用虞翻,但这时虞翻已经去世了。

  他的住宅就是今天的光孝寺

  来到广州后,虞翻住进了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故宅中。他在园内遍植诃子树,很快,“虞苑诃林”之名不胫而走。这个地方,在他去世后被家人捐出,几经变迁,成为了今天的光孝寺。光孝寺是广州最古老的佛寺,所谓“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又如寺院门口楹联所言,“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就是这一段故事的注脚。

  这并不是虞翻第一次被贬,也不是最后一次。按照研究者罗昌繁的考证,建安二十四年(219) 或稍前,虞翻因犯颜直谏,多见毁谤,被贬丹杨泾县(今安徽宣城泾县);延康二年(221),虞翻因论神仙事,再贬交州(今广东广州);嘉禾元年(232),虞翻上表吕岱,反对孙权报聘(派使臣回访他国)辽东,复贬苍梧猛陵(今广西苍梧)。

  罗昌繁指出,在虞翻之前,贬谪文化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是屈原与贾谊,古人常以“放屈原”“谪长沙”来指称屈、贾二人之贬。而“徙交州”指代的则是虞翻的岭南之贬,“虞翻远徙岭南对后世士人独立人格精神与文化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岭南学术传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据《三国志》:“(虞翻)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松之引《虞翻别传》谓: “翻放弃南方……以典籍自慰,依易设象,以占吉凶。又以宋氏解《玄》,颇有缪错,更为立法,并著《明杨》《释宋》以理其滞。”罗昌繁说,从这两则记述看,虞翻在谪居之地所撰著作既有对《老子》《论语》《国语》诸书的训注,还有考辨前人对《太玄》一书的错误理解而写下的《明杨》《释宋》等学术著作。

  罗昌繁指出,今天我们所知的汉末以前岭南学术大家,主要是两汉之交首开岭南学术风气的陈钦、陈元、陈坚祖孙三代,均为苍梧人,主治《春秋》学。比虞翻略早的苍梧人士燮,在交州四十余年,也以研究《春秋》著称。虞翻以《易》学名家,五世家传孟喜《易》学,是汉《易》的集大成者。就汉代治《易》者言,在其之前的汉《易》大家,如孟喜、焦延寿、扬雄、马融等,皆为北人,未见史料记载他们到过岭南。虞翻可以说是《易》学大家亲身赴岭南的第一人,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北方《易》学之南迁。在岭南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聚众讲学,之前也是少有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