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西“文昌书局”:坚守半个世纪的华文书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刘莉莉 王正润 赵晖 朱婉君 编辑:王嫣 2017-11-20 09:21:50
时刻新闻
—分享—

  傍晚时分,何安踱步出门,抬眼望了望自家“文昌书局”的招牌。他知道,在巴西圣保罗熙熙攘攘的自由大街上,“文昌书局”并不显眼,却一定能让所有懂中文的路人内心为之一振。毕竟,要论南美的华文书店,也只剩下这一家了。

  华文书店 名气远扬

  “文昌书局”这根“独苗”是何安千方百计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数年前,他结束了在中国的生意,回到巴西全心全意经营书店,因为他的太太想要把书店关掉,“本来就是嘛,不赚钱的事谁愿意做呢?”

  每当盘算书店的未来,何安总会回忆起父亲何德光经营书店时的好光景。“我父亲相貌堂堂,文化水平也高,在当时的巴西侨界很有声望,华侨遇到问题都爱找他帮忙。”

  时光回到1958年。那一年,本打算去美国做生意的福建人何德光,经朋友邀请来到巴西,立刻被当地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所吸引,便留了下来。何德光在巴西的第一份工作是代理台布、瓷器、丝织品等国货。

  后来,何德光还开过农场,经营过工厂,但让他从事业有成的“何老板”转变为德高望重的“何老先生”,还是因为开了这家华文书店。当时何家的书店并不叫“文昌书局”,而是叫“光明书店”。店名蕴含着何德光的希望——期待中国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何德光的精心打理下,“光明书店”的前途也是一派光明。1964年开业后,无论是圣保罗还是里约的华侨,都会慕名来到何家的书店买武侠小说,订阅《大公报》……

  1974年8月15日,中国与巴西建交。何德光也获得了他一生中最崇高的荣誉——在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开馆仪式上亲手升起五星红旗。

  子承父业 赢得尊敬

  两年后,何德光的小儿子、时年26岁的何安完成在国内的学业,来到巴西与家人团聚。何安起初在父亲的授意下经营餐饮业,却十分喜欢往书店跑。“没想到爸爸这个书店很红火啊,那么多华侨都去找何老先生聊天。”他说,“我喜欢书店,也喜欢看书。书会增加人的智慧,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何老先生1982年临终之时,只说了一句“关书店容易,开书店可难”,这让何安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父亲的这份事业坚持下去。父亲称书店为“光明”,何安又将店名改为“文昌”,意为中华文化兴隆昌盛。

  何安早年也参加过侨社,当过福建同乡会会长,卸任后就一心一意泡在书店。由于做书店的缘故,即使不当侨领,何安一家依然颇受尊敬。华人要查找资料、打听消息,就会来找何安,巴西人想看《三字经》,想找中文教材,想了解中国商贸情况,也会想到“文昌书局”。

  苦心经营 心念故乡

  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纸质书籍逐渐受到冷落,何安曾将“文昌书局”更名为“文昌影视书局”,进口或翻录些中国电视剧、风景旅游纪录片等。而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电脑的普及,电视剧光盘也没人看了,何安不得不考虑对书店进行新的改良。

  2017年7月,一则招生广告出现在书局门前:开设中文和葡萄牙文学习班,每周上课两次,一共两学期,每学期4个月,每月学费100美元……很快,何安招收到十几名中文学员和十几名葡萄牙文学员,在书店的后屋摆上白板和椅子,开起课来。

  何安盘算着,将来能聘请老师自行编辑一些中文和葡萄牙文教科书。他还想出一些中葡文对照的书籍,比如中国古典名著或介绍风土人情的读物,可是翻译是个大问题。“文字落实到书本上,不准确可不行。翻译不仅要中文功底好,葡萄牙文也要好,这样的人才很难找。”

  何安现年67岁,他觉得自己还能再经营书店10年。何安的儿子何昌今年25岁,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现供职于一家公司,但何安却希望何昌继承书店。儿子问他做书店前途在哪里,何安说,做书店就是促进中巴文化交流,这就是最好的前途。

  如今,对于是否接手书店,何昌依然不置可否,没有给父亲一个明确的答复。不过,无论如何,何安要将“文昌书局”坚持到最后一刻,这不仅是因为父亲临终的嘱托,更是因为这是圣保罗30万华侨华人、巴西50万华侨华人,甚至全南美华侨华人唯一的华文书店了。

  何安深知,他的“文昌书局”不仅是一家书店,它更像是一方精神沃土,人们在这里眺望故乡,亦在这里翻阅中国……(刘莉莉 王正润 赵晖 朱婉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