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视过去、展望未来 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五年历程回顾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作者:施春生 编辑:王嫣 2017-11-29 09:59:19
时刻新闻
—分享—

  自2013年起,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简称“交易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2014年起,中国出版协会联手人天书店与全国馆配商联盟,致力于将交易会打造成统一开放、资源共享的交易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整合业界资源,建立统一行业标准,规范馆配交易行为,维护馆配市场秩序。交易会是继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图书订货会三大盛会之后的又一个全国性的出版行业交易会,已成为馆配行业的风向标。

DSC03837.jpg

全国馆配商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民营期刊营销分会会长、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

无标题.png

回视过去,弊端重重

  在交易会平台建立之前,各地各类馆配会名目繁多、良莠不齐,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馆、社、店三方奔波其中苦不堪言。

  第一,场次繁多且集中在春秋两季。由于受到图书馆经费到账时间、大中专院校开学时间及出版社的出版规律等因素影响,馆配会通常集中在春、秋两季举办。以2013年为例,全年馆配会共计99场,仅春季馆配会出版社的馆配人员至少要去20个城市。2013年时,全国有共计大小馆配会99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全国性的馆配会供大家选择;中教图联采中心、儒林退出市场,中小型馆配公司集中涌现;出版社有方向性地在培养更多的馆配公司。

无标题2.png

2013年时,全国有共计大小馆配会99场

  第二,参会成本高,业务人员流动性大。密集的馆配会不但需要支出高额的参会成本,如展位费、发货成本、发行人员差旅费、样书折损等,同时高强度的工作容易造成业务人员流动性变大、客户关系缺乏稳定性等问题,且不利于常态化信息沟通。

  第三,效率低下,同质化严重。馆配会扎堆举办,出现了同质化现象,消耗了馆、社、店三方有限的人力资源,增加了成本支出。与此同时,图书馆有限的购书经费被频繁的馆配会所稀释,订货码洋呈现下降趋势。据调查,馆配会订货码洋于2010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大幅回落,各方发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成交利润不够支付差旅费”的抱怨。同时,由于各馆配会品种差异不大,图书馆人员疲于奔波,收获却不大。

  第四,中小型出版社专业性、地域性图书难觅。馆配会增多的同时,参会成本也水涨船高,核算下来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甚至难以收回成本,中小型出版社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在巨大的参会成本下,中小型出版社失去了参会热情,致使一些专业性强、馆藏价值高的图书资源流失。

  第五,馆配会封闭,不能进行资源共享。过去区域性馆配会的组织者,往往只邀请自己的客户来参会,或者设置各种限制,不完全开放平台。且没有统一的平台数据,不能进行资源共享。

  第六,码洋至上,资源建设服务水平低下。目前馆配市场的基本情况是:一方面,图书馆对文献产品的内容采购要求越来越高,对馆配会服务的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馆配采购的复本量越来越少,折扣越来越低。以往很多馆配会服务大多体现在采书码洋上,大都是“为销售而销售”,以市场占有份额为主。这一类型的馆配会分两种情况:一是不计投入产出比,销售准入门槛低,发货折扣低;二是计算投入产出比,销售准入门槛高。前者的结果是销售码洋高,入不敷出,回款问题大。后者规避了风险,但销售码洋不高,最终结果是投入产出比低,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扭转乱象,建立平台

  面对行业乱象,中国出版协会、人天书店联手打造交易会,不设门槛,集现采、展示、交流于一体。交易会以其权威性和开放性得到行业的一致认可,扭转了馆配市场的乱象。

  第一, 整合行业馆配会,压缩过多过频的各类馆配会。2013年,全国各地各类馆配会多达92场,交易会平台建立后,以其专业性、开放性不断影响馆配市场。如今,全国各类繁杂的小型馆配会数量减少了50%,大大节省了采书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参会效率,平衡了各方利益。

  第二,馆配会由封闭转为开放、包容、共享。交易会打破壁垒,降低参会门槛,鼓励全行业参与,面向全国范围的馆、社、店开放,打造一个公共性、开放性的馆配交易平台。从2014年第二届交易会开始,全国馆配商联盟加入阵营,旗下成员纷纷参与其中,交易会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联盟内跨区域的全国性书目平台和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大大增强了交易会的开放性。为降低参会单位成本,凸显会议开放性,人天书店每年为参会单位提供现金补助,鼓励更多的行业单位参会。

无标题2.png

图1 全国馆配商联盟单位参加历年交易会的数量变化(单位:个)

  第三,出版社参与度大大提高。权威的交易平台与优质的馆配服务,同时对馆配会平台进行整合、展示及采书效果可达出版单位预期,吸引全国各大出版社纷纷进驻。2017年参展出版单位已基本覆盖全国,吸引500余家出版社、200余家文化公司参展,展示新书品种达20万余种。由于参会成本减少,采书效果提升,交易会已成为全国各出版单位的首选,众多由于参会成本制约无法参会的地方性专业社也踊跃参会。

无标题2.png

图2 历年参展出版单位数量变化(单位:个)

  第四,馆藏所需图书可一站购齐。馆配会平台做到了以资源建设为中心为主要需求的目标,真正做到“为馆找书、为书找馆”。参展出版物产品丰富、产品内容品质高,注重馆配市场的可持续拓展和品牌内涵建设,建立图书采购优势。交易会涵盖图书馆所需的优质图书品种,吸引了全国各地图书馆纷至沓来,参会图书馆数量从第二届交易会的800余家增加到第五届交易会的2000余家。进驻交易会的图书全面迎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要求。

无标题2.png

图3 历年参会图书馆数量变化(单位:个)

无标题2.png

图4 历年采购码洋情况(单位:万元)

  第五,服务水平提升。

  1.数据共享平台。不仅提供现有可供书目信息,提供书目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服务,而且利用这个平台满足各地各类馆配商、图书馆釆访、编目、数据交换、统一采购等需求。

  2.现场实时数据传输。现场搭建无线网络,“采书宝”实现了采集数据实时传输,让参会出版单位随时关注采书效果。交易会上还为现场人员提供咖啡、软饮、点心、盒饭等,全面服务于用户的参会体验。

  3.交流展示平台。每次交易会均安排一场行业高端论坛与多场新书推介会,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热议行业焦点话题,把脉行业发展动向。为出版社提供产品展示的机会,也为图书馆提供出版业有价值的信息,为馆、社、店三方建立互动交流的平台。

  4.完善的会场服务。会场设置休息区,提供午餐、茶点、软饮、咖啡等,并提供行李寄存等服务。

  第六,平台功能完善。

  1.展区功能性增强。增加特色展区,如少儿图书展区、地方版图书展区、典藏图书展区等,图书馆可根据需求针对性采集,提高采书效率。

  2.建立跨产品形态的集中交易平台。针对图书馆服务体系需求,将图书馆服务所需的电子书、管理系统、设备等硬件配套设施等增值服务进行整合,为图书馆提供一站式馆配服务。

  第七,行业带动作用。在交易会的示范和引领下,馆配市场日益开放,行业观念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区域性馆配会的大门逐渐敞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现馆配行业的合作共赢。

  第八,交易会促使更多发行商参与馆配。馆配市场非常开放,不断有新的馆配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有利于提升馆配服务。但市场也需要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为更多的馆配商提供商业环境。交易会建立了起了开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单一做教材的馆配商也可进驻交易会,进军馆配市场。但目前教材发行渠道仍处于封闭状态,垄断销售模式所形成的业务壁垒,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

从馆配到馆建,升级转变

  过去,交易会专注于“馆配”,围绕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为中心。随着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模式和服务方式的转变,馆配市场发展方向悄然改变,亟待数据服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今后交易会的重点也应由“馆配”转向“馆建”。

  第一,数据。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馆配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的需求加强。通过技术手段、流程化服务将繁琐的服务通用化,是馆配商要必须要做的事。人天书店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最初的采访数据、编目数据、MARC数据,到可供书目、核心书目,都反映了图书馆需求的演变和馆配商服务水平的提升。数据水平的提升利于为图书馆提供更加科学的采购指导。

  第二,电子书。现代图书馆以阅读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导致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向数字化转变。馆配市场亟须一款统一、成熟的电子书平台,构建起良性的馆配电子书生态体系。历届交易会都会特设电子书专区,馆配的数字化发展仍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2017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下发文件,正式把电子资源纳入教育部的官方统计体系。这个文件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电子资源开始正式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纳入高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今后,加快推进馆配电子书市场建设的进程、构建良性的馆配电子书生态体系也将是交易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第三,数据库。1.中外文期刊、电子书等数据库极大的丰富馆藏资源,便于借阅查找。2.集约化管理,节省图书馆空间。3.许多数据库搭建完成后,其数据更新与后续维护滞缓,很多处于信息不完整或不可用状态,需保证数据库的长期维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图书馆使用软件。图书管理软件、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书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等。目前国内的图书馆软件是呈一个金字塔型分布的:处于顶端的是国外软件,如北大SIRSI、清华INNOPAC等,这是普遍公认的,但价格太昂贵,不适合国内中小规模图书馆;接下来是国内的北邮MELINETS系统、深图ILAS系统及南京汇文LIBSYS系统。ILAS主要面向公共馆,在高校馆中不及专业软件;汇文和北邮相比应该实力差不多,同是搭建在大型数据库平台上的图书馆系统。众多中小型图书馆经费有限,针对较大平台研发的软件不适用与此类图书馆。人天书店针对此类图书馆自主研发了丹霞自动化系统,专业服务于中小型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第五,图书馆设备。图书馆设备自动化升级成为提升服务的必要保障。例如自主借还系统、阅览设备、图书维护设备等,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人力,馆员可更好的服务读者。人天的泮水公司近几年研发的杀菌除尘机、自助借还机等大大提高图书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在图书馆中颇受欢迎。

  第六,使用和加工材料。图书馆设备自动化的变革后,所使用的材料也逐渐适应自动化管理。实现了由手工登记到条码、永磁条、充消磁技术再到RFID智能化技术的升级。图书馆智能磁条、芯片等材料的创新升级,标志着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保障图书馆流通效益,方便资源管理,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第七,图书馆新开发技术展示。1.机器人+图书馆,打造图书管理新模式,目前智能机器人已应用于首都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2.Vive图书馆,打造VR阅读平台,为读者带来VR阅读新体验;3.图书馆裸眼3D设备,科技刷新图书馆服务新体验。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求的提升对馆配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交易会将继续提升服务品质,拓宽服务内涵。馆配商要加强管理与技术创新,为出版社和图书馆提供精细化服务。如图书馆设备、管理系统的研发等,加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