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一篇深入生活笔记说开去

来源:文艺报 作者:欧阳斌 编辑:王进文 2017-12-07 08:37:27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期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通讯》(2017年第7期)上读到了网络作家天下尘埃定点深入生活的笔记《少些浮华,多些踏实》一文,深受触动。事实上,这位网络作家的作品我读得并不多,交往也不多。当得知这是中国作家协会首位定点深入革命老区进行文学创作的网络作家时,更是多了一份感怀。

  这篇笔记讲述的是该作家深入江西瑞金,寻找和发掘革命题材,以此创作描述客家女内在精神的网络小说的过程。作者从最开始迷惘的无所适从,到逐渐落地沉入并找到清晰的写作目标,当她把自己融入当地生活,品悟和理解了客家女人内在的精神力量之后,自己小说中的人物也就丰盈了起来。作为一个网络作家,她通过这种方式走进了文学创作的实质,在看清了传统和网络创作差距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学认知。尝试用网络小说的手法来表现红色题材,这本身也可算是一种创新,这种创作意识首先就值得肯定。通过定点深入生活的创作方式也可见作者创作态度的严谨,而这篇笔记对创作心理的描述更是真实再现了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从喧嚣中抽离,用对具体生活的感受敲打内心,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写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

  文章的标题只有8个字,简单平淡,朴实无奇。如果这8个字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那也谈不上稀奇,但作为一名在商业味道浓郁的网络文学中浸润的优秀网络作家而言,能有这种认识,着实有些令人惊喜。是的,我们正进入一个伟大的新时代,风云激荡、泥沙俱下、大浪淘沙之时,能少一些喧哗,多一些沉静;少一些浮华,多一些踏实,实乃人生之幸、文学之幸。

  慢慢读下去,感觉就放不下了。瑞金那位老奶奶对作者的触摸,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温软的地方。这位历经沧桑、历尽磨难的烈士后代,“她的从容有着宿命般的沉静”,“……转化成能量,转变成为对待岁月的坚强,而缄默和倔强同时刻印在她们身上,就像水一般柔韧”。

  这是文学家的真正感觉!这更是文学家赤子之心被作为普通人的伟大人性的真切唤醒!文学的伟大之处,在于深切感知并体恤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习近平总书记描绘了中国梦,但是别忘了,他接着有一个最朴实也是最真实的解读: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那这位瑞金老奶奶的梦是什么呢?她的先人、她的后人,又曾经或正在梦着什么呢?

  边读边想,这不正是文学家需要深入挖掘、探寻的人生之谜吗?而这种挖掘和探寻记录下来,不就是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吗?

  深入生活是文学家的基本功。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即便是网络作家,也不能须臾离开文学的“源生地”,这是不二法门。作者一旦入了这个门,定能找到源头活水,定能从泥土里发现宝藏。而创作的生命之树,定将枝繁叶茂,进而结出令人羡艳的文学之果。

  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像一个巨大森林,没有人在植树,没有人在饲养动物,但林林总总的动植物在那里旺盛生长和繁育”。“它越来越像大自然”。新时期的网络作家们在互联网中奋力遨游,想必有着非同寻常的刻骨体验。文学就如同一个人的长征,在更多的时候有的只是孑然的跋涉,即便是网络作家身处繁华,也可能会在新长征路上产生类似的感觉,因为文学家从事的是孤独的事业。但千军万马的你追我赶,必定涌入眼帘脑际;而千万双真诚期待的目光,定会令落笔责重千钧。因为,在茫茫人海里,没有人完全生活在虚拟世界;也因为在冰冷的屏幕背后,必定是一颗颗渴望温暖的人性之心。踏实,其实就是不忘初心,不忘现实,不忘梦想,不忘前行。

  我曾与省内一些文学名家畅谈过多次我们的文学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我们时而回望、时而远眺,不变的还是那颗赤子之心。当用自己赤诚的初心,也就是赤子之心,温暖这个大千世界,温暖千千万万瑞金老奶奶这样的普通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文化是民族之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引的康庄大道。而网络作家去革命老区定点深入生活,天下尘埃作为写作者在瑞金的感觉,正是一种生动的践行。所幸,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体悟到生活本身才是文学的第一现场,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可贵的写作经验了,这种经验一定会成为她和其他千千万万网络作家今后创作的不竭源泉,而这种深入、具体的践行,也正是新时代所企盼的。

  诚如《人民日报》11月17日登载的《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一文所说,“今天的网络文艺,也正处在‘提纯’‘雅化’的关键阶段”,因而广大网络作家们的身份自觉、文化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篇笔记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化自觉在新一代文学创作者身上已经觉醒,网络作家们正在寻找突破自身局限的路径,总有先行者会秉承自己的文学意识坚持对中国梦(文学梦)的追寻——网络文学不应该是商品化的代名词,它始终是文学,因而文学性、思想性才是它的精髓所在。这种转变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也必将推动整个网络文学界重塑价值观、世界观、写作观,不论最后能否创作出经典,哪怕只是精品,甚至只是佳作,每一个作者在每一个文本上对其自身或其他文本文学性的超越,都是对现时被商品化裹挟的网络文学的纠偏和救赎,网络文学终究会通过每个有身份自觉、文化自觉的网络作家的努力回归正途。同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传统文学作家也要开拓视野,打破陈规,出离俗套,不仅要在创作题材上接地气,在创作方式、形式上接地气,亦要在创作载体上与时代同步,开拓更大的创作空间。

  湖南省正在筹备第十次文代会,我和文艺战线的同志有过共勉,义无反顾,和大家一起奋力从“高原”向“高峰”攀登。当然,从“高原”到“高峰”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艰苦跋涉,负重前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但我始终坚信,新时代的文学会因为网络力量的加入而迸发新的活力;也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学湘军”、“文艺湘军”、“文化湘军”必定不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再续壮丽华章;更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一定会出现文艺新气象,作为新气象的宣传者,我们有责任更要有力量,推动正面价值观的文化影响,引导创作,铸就文艺高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