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辑千秋典籍 纂盛世文章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佑平 编辑:李子璇 2017-12-22 09:43:59
时刻新闻
—分享—

  从2003年提出规划设想,到2006年8月正式启动,至2013年7月全部完成,《湖湘文库》被誉为“湖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浩大的标志性工程”。10月召开的《湖湘文库》出版总结汇报会上,湖南有史以来最大的出版工程和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湖湘文库》正式完成数字化再版。这,是怎样艰难的坚持与拼搏,怎样辉煌的梦想与光荣!

  刘佑平

  全面、系统、有深度地集湖湘典籍和湖湘文化研究之大成

  长期以来,海内外的文化学者、湖南本土的历史文化研究者在研究湖南历史、文化、人物、典故、风物人情等方面,面临着典籍文献资料散佚、不成系统的现状。湖南历来少有集大成的类书刊世。1946年,原湖南国民政府文献委员会曾有汇编湖南文献的设想,终因当时社会动荡而未能如愿。千百年来,湖南地方典籍类书的编纂梦想,一直是有识之士的遗憾。

  2003年,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首次提出在湖湘文化整理研究利用取得很大成就的基础上,编纂一套全面、系统、有深度的集湖湘典籍和湖湘文化研究之大成的大型文化丛书《湖湘文库》或《湖湘文化大全》,集中展示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研究成果,以10年至20年时间,采取“官方性质,政府行为,财政支持,社会筹资,市场运作”的办法进行。这一提议很快就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准,落实编纂《湖湘文库》的经费,批准成立《湖湘文库》编辑出版领导小组,规划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十余年来,历任省委主要领导都给予《湖湘文库》很高的评价,从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出版《湖湘文库》,“对于世界了解湖南,促进湖南走向世界,使湖湘文化整理研究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湖南出版史上从没有过的盛事

  全面编纂整理湖南地方典籍文献,在湖南出版史上是从没有过的盛事,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项由省委和省政府主导的大型文化工程, 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经过慎重考虑,确定由文选德出任《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刘鸣泰、张光华、彭国华、张天明、熊治祁、夏剑钦、丁双平、朱汉民、曾主陶,装帧设计总监郭天民。编委会成员都是出版界和社会科学史学方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者,为《湖湘文库》的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典籍图书目前藏于省内各收藏单位的约200万册,主要集中在湖南图书馆(80万册)、湖南师大图书馆(20万册)、省社科院图书馆(12万册),部分散布于省博物馆、省档案馆、湖南中医大图书馆和民间等地,许多古籍堪称国宝,但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钩沉索隐,披沙沥金,官修一部不负先贤、泽惠后世的湖南地方典籍丛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编委会第一着棋就是构筑图书框架,做好选题规划。时任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处处长尹飞舟回忆说,他当时奉领导意见起草了《湖湘文库》出版咨询会研讨大纲,经科学严谨论证数易其稿,最终确定以甲编湖湘文献和乙编湖湘研究为图书整体框架。甲编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乙编主要是研究湖湘人物、湖湘历史、湖湘风物的今人著作,也包括一部分工具书和资料汇编。

  耗时6年多,《湖湘文库》的编纂印制出版圆满完成,全套图书总计702册,甲编“湖湘文献”442册,乙编“湖湘文化研究著作和文史资料”259册,“书目提要”1册,图文字数约四亿,图书正文专用纸使用达2300多吨,封面布料9万米,布料色差确保不得超过2%。还完成了《湖湘文库》多媒体数字传播平台和专用终端以及以湖湘文化为中心的涵盖多种资源内容的服务云数据系统。

  力求全面反映至1949年以前的湖南文化面貌

  甲编的湖湘文献,经梳理历代典籍书目,编委会达成共识列出书目,甲编从上古至民国时期有800多种,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包括部分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历代寓湘人物的代表作以及晚清和民国时期的部分旧报刊,力求全面反映至1949年以前的湖南文化面貌;

  岳麓书社从立社之始先后整理出版了《船山全书》《魏源全集》《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国荃集》《陶澍集》等湘籍学者全集,编委会经充分研讨,制订了重新整理校点这些典籍进入文库的指导意见,如《船山全书》经长达8年的重校修订,辑佚补遗,正讹修正,择优更换个别底本,使全书版本与质量更臻完善;中华书局1981年版《黄兴集》39.6万字,修订后文库版加入《黄兴集外集》(湖南人民社2002年版)及不少佚文,扩为70余万字;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蔡松坡集》约75万字,修订后的文库版改名《蔡锷集》,扩为114万字。清代《湖南通志》《长沙府志》《岳州府志》以及一大批湘人别集、史传、专著和湖南少数民族古籍等,经过整理校点列入文库。《毛泽东早期文稿》和《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1920—1949)》也一并列入。所有入库的图书都经过专家和编辑修订和重新校订。

  岳麓书社的马美著至今还记得,他们知道山东省图书馆收藏有100页郭嵩焘的手稿,如获至宝,赶忙到山东省图书馆得到了这批宝贵的资料;得知英国国家档案馆藏有郭嵩焘任驻英国公使时的信函,马上通过关系与英国国家档案馆联系请他们支持,对方很快就把郭嵩焘的档案资料全部照相制成光盘寄送过来。云南省图书馆所藏郭嵩焘的手稿也顺利地得到复印件。这些得之不易的文稿都收入到郭集之中。马美著深有感慨地说,为了这套大书,值得用10年去耕耘。

  耗尽心血,确保品质

  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撰著或汇编,包括湖湘历史、人物、考古与古文化、湖湘风物、湖湘文化综合研究、湖湘文史资料汇编和湖湘文化工具书7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按体裁或内容分类归辑。乙编不像甲编,只要确定入选书目,即有现成的文献可以整理,选题大多数需寻访作者组稿。夏剑钦得知章士钊有一部分从没面世过的手稿在北京某收藏家手里,为此特意赴京拜访章老女儿章含之,请她出面与那位收藏家协商,提供复印件供文集编辑,那位收藏家将所收藏的章士钊的诗词全部复印提供。经过重新整理的《章士钊诗词集》有诗词2000多首,外加联语,数量上超过上海出版的《章士钊全集》诗词部分10倍之多。不久章含之过世,夏剑钦闻之出口长气说,好险!若不是章女士出手相助,《章士钊诗词集》将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文库的编辑们都耗尽心血,忠于职守,才有了文库不负众望的品质。湖南教育出版社符本清接到任务,编辑我省宁远人、中国古琴“九嶷派”创始人、著名古琴家杨宗稷的传世之作《杨氏琴学丛书》,这本书的底本是清末民初时期刻本,记谱方法是减字法,比工尺谱还古老,能看懂的人很少。根据编委会的要求,乙编的所有著作都要由专门人士写两万字以内的前言,介绍作者的经历和著作的学术价值。他找了在长沙颇有名声的古琴演奏家,没人能写或愿写。最后他到北京找到中国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李祥霆先生,李祥霆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他与杨宗稷不是一个门派,更无师从关系,符本清晓之以情,诚恳地向李祥霆先生介绍《湖湘文库》出版的意义,请他对《杨氏琴学丛书》作实事求是的介绍和评论,可以在学术上发表自己的评价。李祥霆被符本清的诚意打动,答应作文。夏剑钦在审定李祥霆先生的文章后说,前言写得非常好,对《杨氏琴学丛书》作了如实的介绍和评论,文字也非常漂亮。

  艰辛备至,焚膏继晷

  皓首穷经,焚膏继晷。编修一套《湖湘文库》精品图书,集湖南文化精华于一体,资后世之繁荣昌盛,以古为镜,经世致用,必是出于第一流的智慧心灵、呕心沥血之人。已故原湖南美术出版社原副社长郭天民退休后担任这套丛书的装帧设计总监。这时他已经罹患肺癌,眼部黄斑病变,还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他凭着对湖湘文化的拳拳情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出版工程上来。他说对于一个出版人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

  这套书装帧设计是面子。而在湖南出版界装帧设计界,郭天民是“一面旗帜”。为了在设计上体现出鲜明的湖湘地域特色,需要一个能反映湖湘文化的“书标”。郭天民经过反复论证与探讨,选择了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帛画《龙凤仕女图》中的凤凰作为书标。“凤凰”与古老的楚文化有休戚相关的联系,是湖湘文化的图腾。经他重新绘制,那只昂首飞腾、姿态生动、造型简练,线条遒劲而流畅的凤凰书标生动表现出了湖湘文化的悠久历史。《湖湘文库》封面设计与材料使用上,他选定甲编用黑灰色布料,乙编用土灰色布料,字体选用篆体字。从书的色彩、纸张厚度、封面字体等,最终都达到了完美的视觉效果。郭天民要求《湖湘文库》每本书都是真脊、圆背、空腔,在湖南出版的图书中这还是第一次。《文库》702册书的编印是由13家出版社、9家印刷厂完成的。要做到书籍装帧技术完全一致,其难度可想而知。郭天民的要求是误差正负一,也就是每本书书脊上所有的字,彼此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所有的书摆成一线,每一册书背底部的白线,必须要能连成一条直线。

  临终之际,郭天民心里念着的仍是这套书的印制,每个人来看他,他第一句话就问丛书快出齐了么?新书送到他的病床前,他手抚摸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主持《船山全书》和《刘蓉集》编辑和修订校点的岳麓书社老编辑杨坚于2010年3月16日去世,时年87岁,没能看到新修订的《船山全书》出书。在出版界都说杨老是个好人,对编辑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经他手编辑校点的书,无不得到同行的赞誉。为编纂《湖湘文库》呕心沥血,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还有中年学者戴维、喻意志和年轻编辑肖立生。

  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左汉中在临退休之际被返聘为《湖湘文库》项目主持人。他说在美术社工作了近30年,7年时间编一套书就数《湖湘文库》了。这7年对他说来可谓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无法言之。但他说了句发自肺腑的话:与《湖湘文库》的相遇和厮守,是我的福缘与福分。这何尝不是所有文库出版人的真情体现!

  殚精竭虑,精益求精

  湖南中南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代表集团向编委会郑重承诺,不折不扣按质如期完成任务。“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的湖南出版人,具有谋大事的胆略魄力,干实事的作风能力,敢为天下先的无比勇气,他们殚精竭虑,艰辛备尝,无怨无悔,按照集团的工作部署,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凡属《湖湘文库》的图书一路绿灯,确保《湖湘文库》出版不受影响。据不完全的统计,集团各社有近百位编辑和校对人员参加了《湖湘文库》的工作。约请专著作者、校点者近400人,集体作者单位16家。

  刘鸣泰回顾这10年在《湖湘文库》工作经历说,这是在我省出版史上的开山之作,任务光荣而又艰巨。他说了个工作中的细节:文库的选题的最后确定与编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对文库所有选题的种类、册数、字数在出版前要进行精密的策划与测算,一经确定就不能有任何更改。有的典籍一种有多册,有的却几种汇成一册;今人的编著有的编写质量不一定能达到出版要求,有的最后成书的字数与册数可能与预计的有出入。这项工作相当麻烦,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到不出差错。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丁双平说,这一项目的实施,对于出版阵容的扩大,出版资源的梳理和未来出版内容的扩充,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为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编委会制订《书刊编校规范化手册》和《湖湘文库关于编辑出版的管理规定》下发到各单位,要求严格执行。

  盛世修典,终成正果

  从立意《湖湘文库》编纂到全书完成,整整耗时11年。时任湖南新闻出版局局长兼《湖湘文库》办公室主任朱建纲说,在湖南历史上从没有过《湖湘文库》这样一套大型丛书,它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价值将在这套书出版后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真正体现,它对文化传承、对后世子孙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光华曾借用同仁堂的一句堂训“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来表达自己在审读文库书稿时的心得。现在《湖湘文库》终成正果,她十分自信地说,雍容恢宏的《湖湘文库》会行之久远,它的文化影响力肯定会绵延赓续。

  《湖湘文库》全书已全部编纂印制完毕,它是我省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成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省委宣传部,还有省财政厅、省文化厅、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省社科院、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档案馆等单位从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湖湘文库》的出版是湖南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投入编辑力量最强、技术要素最高、举全省之力最多的一项国家重点的文化出版精品工程。

  省委和省政府将《湖湘文库》当作湖南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向海内外展示,向省内外各类各级图书馆(含港、澳、台)赠送,同时开发《湖湘文库》数字图书,开通网站,共享湖湘文化的经典文献。这是湖南文化建设软实力的体现,反响热烈。

  《湖湘文库》完美收官。这部煌煌高文典册的面世,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正全面发展的实力象征。

  历史留给我们,我们留给历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