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仙清雅又吉祥 教人如何不爱它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钟葵 编辑:李子璇 2018-01-08 09:56:58
时刻新闻
—分享—

  钟葵

  水仙芳姿绰约,清香宜人,加上名字之中又有“仙”字,自古以来便雅俗共赏,文人墨客喜欢它的神韵美和象征意义,普通人则喜欢它的自然美和吉祥内涵。

  李渔爱水仙 如痴如醉

  百花之中,名字带有“仙”字的并不多,只有水仙、八仙花、海仙花、仙客来等寥寥数种,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是水仙了。

  水仙的知名度虽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不仅一般人搞不清楚,连专家也没有找出它真正的来龙去脉。学术界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中国原产说”,一种是“外来说”,各执一词的双方争了几十年,最后还是“外来说”占了上风。现在普遍认为中国水仙是外来归化植物,时间是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先落地在湖北荆州一带。

  “水仙”这个名字,听起来颇有仙风道骨。明末清初有个大才子名叫李渔,他对水仙爱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他说:“水仙一花,予之命也。”又说:“予之钟爱此花,非痂癖也。其色其香,其茎其叶,无一不异群葩,而予更取其善媚。妇人中之面似桃,腰似柳,丰如牡丹芍药而瘦比秋菊海棠者,在在有之。若如水仙之澹而多姿,不动不摇而能作态者,吾实未之见也。以‘水仙’二字呼之,可谓摹写殆尽。使吾得见命名者,必颓然下拜。”只可惜给水仙命名的高人,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

  而关于“水仙”这一名称的来历,也有多种说法。《本草纲目》称:“水仙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遵生八笺》称:“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水仙花志》说:“此花得水则新鲜,失水则枯萎。……初名水鲜,谐音为水仙。”这几种说法,都说“水仙”的得名与水有关,却解释不了为何称之为“仙”。为了寻找“水仙”这一名称的历史由来,后人又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找依据:“屈原以忠见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兽,不交世务。采柏叶以合桂膏,用养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谓之水仙。”即湖北、湖南一带称屈原为“水仙”,因这种植物最初在湖北荆州一带落地,当地人便将屈原的雅号转赠给它。

  但被称为“水仙”的不止屈原一人,还有传说中的洛水女神等。洛水女神名叫“宓妃”“雒嫔”。五代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记》称:“洛川宓妃,宓牺氏之女也,得道为水仙……震蒙氏女者,亦曰奇相氏,得黄帝玄珠之要而为水仙。”后人遂以曹植《洛神赋》描述洛神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来形容水仙花。如黄庭坚有咏水仙花诗曰:“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此诗将水仙花的姿态写得颇为传神,水仙花也因此获得了“凌波仙子”和“兄梅弟矾”的称呼。

  水仙花也叫“玉玲珑”,有多种雅称

  此外,民间还传说水仙花是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帝舜,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后,二人往寻,泪染青竹,双双殉情于江湘之间。屈原的《九歌》有《湘君》《湘夫人》两篇,但未明言“湘君”“湘夫人”是谁,因《山海经》有帝尧二女居于江渊、潇湘之渊的记载,后人便以为“湘君”“湘夫人”即娥皇、女英,而水仙花也被认为是“湘君”“湘夫人”的化身。如五代陈抟有诗曰:“湘君遗恨付云来,虽堕尘埃不染埃。疑是汉家涵德殿,金芝相伴玉芝开。”宋人高似孙在《水仙花前赋》序言中说:“水仙花,非花也。幽楚窈眇,脱去埃滓,全如近湘君、湘夫人、离骚大夫与宋玉诸人。”甚至还有人认为水仙花是汉水女神“江妃”、水神“琴高”及传说中的“藐姑射仙子”的化身。

  水仙花除了本名外,还有不少雅号和别名。因水仙有肥大的鳞茎,很像蒜头,青翠的叶子又像蒜叶,花葶也像蒜台。因此,明代的《长物志》说:“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宋代的《南阳诗注》则说:“此花外白中黄,茎干虚通如葱,本生武当山谷间,土人谓之天葱。”中国水仙有单瓣和复瓣之分,单瓣者6片白花瓣衬托着黄色花冠,清香浓郁,《洛阳花木记》称之为“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复瓣水仙的花瓣层层叠叠,上端素白,下端淡黄,香气稍淡,雅号“玉玲珑”,俗称“百叶水仙”。元代的《三柳轩杂识》,称水仙为“雅客”。明人王世懋的《学圃杂疏》,认为“水仙宜置瓶中,前接腊梅,后接江梅,真岁寒友也”。因水仙在寒冬中能开花吐艳,也有人称水仙为“雪中花”。水仙的花,淡雅如兰,故又名“俪兰”。

  宋代的《内观日疏》记载了一则有关水仙的故事:“姚姥住长离桥,十一月夜半,大寒,梦观星坠于地,化为水仙花一丛,甚香美。摘食之,觉而产一女。长而令淑有文,固以名焉。观星即女史,在天柱下。故迄今水仙花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此外,水仙还有“配元”“玉清”等别名。拥有如此之多雅号的水仙,在百花中的地位自然也不会低,《瓶花谱》将水仙的品级定为“一品九命”。

  水仙是淑女和君子的象征

  水仙花芳姿绰约,香气清幽,白是素雅的白,黄是淡淡的黄,是天然的艺术品,自古以来,便深受艺术家的喜爱。我国最早画水仙花的艺术家,是五代、宋初的著名画家黄居寀,在他的《花卉写生图册》中,可以看到“金盏银台”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南宋画家李嵩的《冬花篮图》中,盛满了各种时令鲜花,图中左边的就是水仙花。

  至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画水仙花的大家,他就是赵孟坚。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是宋太祖十一世孙。他的水仙花画,传世有《墨水仙图卷》《写生水仙》等。其中《墨水仙图卷》堪称巨作。此卷纸本水墨,纵24.5厘米,横674.2厘米。卷中描绘野外风中水仙,计水仙50余株,花苞花蕊180余朵。全卷以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花叶纷披穿插,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人赞叹道:“子固为宋宗室,精于花卉,平生画水仙极得意,自谓飘然欲仙。今观此卷,笔墨飞动,真不虚语。”

  宋代以后画水仙的名家,有卢益修、钱选、陈淳、徐渭、仇英、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历代文人墨客之所以喜欢画水仙,除了水仙有天然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水仙所蕴含的神韵美和人格象征意义。水仙花的仙姿仙骨,“自有一种出尘态度”,其神圣超凡,有如洛神、湘妃、汉水女神,令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不已。加上水仙不与群芳争艳,不畏冰雪风寒,使文人墨客得到精神上的共鸣和寄托。此外,水仙有清高、坚贞的品格,是淑女和君子的象征,这一点也深受文人士大夫的赏识。

  同时,水仙也是吉祥花。水仙花开在冬末春初,人们把水仙的开放视为一年运气的象征,希望水仙花正好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开放,给家里带来好运。因其名有“仙”字,故甚为吉利。很多流行于民间的吉祥图,都有水仙参与其中。如《天仙拱寿图》,是天竹、水仙、绶带鸟的组合;《代代寿仙图》,是代代花、水仙、寿石、绶带鸟的组合;《神仙富贵图》,是水仙与牡丹的组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