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至美的图画书 至真的创作人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刘艳彬 编辑:王嫣 2018-01-30 10:54:11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中英双语典藏版)》(第1辑)方素珍、汤素兰、萧袤等著 蔡皋、陈雅丹、贺旭、陈巽如等绘/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8月版/498.00元

  源远流长的传说故事,记忆民间质朴生活,让孩子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民族,收获勇气、智慧和力量。

《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中英双语典藏版)》中的4本

  至美的图画书 至真的创作人

  ■刘艳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

  4月的一天晚上,我收到一条微信,微信内容是:小刘,谢谢你。我和贺旭老师参加2014年博洛尼亚童书插画展览的画稿已经安全收到。谢谢你在这之中所做的努力。这条微信来自一位70多岁的老画家陈巽如老师。我们结缘于《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中英双语典藏版)》,也因该书,我有幸认识更多国内大师级画家陈雅丹、贺旭、蔡皋等老师。他们艺术的风骨和爱美爱真的天性感染了我,不禁记之以笔墨,以免有辜于我们的相遇。

  与陈雅丹老师的见面一直是我期待已久的,她是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其作品曾多次获得亚洲女画家作品展优异奖、多伦多艺术之家一级优胜奖等海内外大奖。她是我国女画家中的传奇人物,1986年雅丹老师44岁,她跟随我国科考队奔赴南极,成为我国第一位赴南极写生的画家;1997年~2000年3年间,55岁的雅丹老师沿着她的地球物理学家父亲陈宗器先生走过的路,两次穿越罗布泊,成为我国“第一位纵穿罗布泊的画家”。这样超脱尘俗的肆意与骨子里天生的潇洒不羁,也同样促使她南极之后的西藏、罗布泊写生之旅。

  在《藏族·神圣吉祥的沐浴节》里,读者可以感受到淳厚、朴质而又浪漫的藏区风采。那样洒泼的晚霞的红,渗透到心扉里的绿,还有脚下沉重的土地的黑,直刺刺地、浓烈地进入视线,图画里不仅有藏人饱经风霜的脸——它映衬着平凡人的求生、世间的悲苦,更有着在这样的雪山之颠冲破云霄的纯洁和无私——就像文中的神医宇托,牵挂着他的藏族同胞。她的画大气礴磅,却不失女性的柔软,坚硬的顽强却始终被一颗母爱的温柔的心所包裹,我猜测,这也许跟她的经历有关,她说:“文革时,被迫与刚满1岁的儿子分离……等一切结束,我回到家,有人给我拿出一摞举报信,那人跟我说,雅丹,当时害你的就是这个人。可我想,尘埃已落定,我去找他又有什么意思,我还有自己的生活……于是,我把火生起来,把信一封一封地烧掉。”

  她像一位历经尘世的智者,而言谈之间的神色却有着小女孩一般的清澈。入世却超脱,怀有悲悯却也敬畏自然的规则,这样的风姿同样体现在《藏族·神圣吉祥的沐浴节》中,雅丹老师曾说,她在藏区感受到的天人合一的忘我、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以及对清澈灵魂的向往,这些美好的感受让她在俗虑尘怀之时可以闭目静听,爽然顿释。

  《汉族·龙舟竞渡端午节》《布依族·神牛牵出牛王节》是贺旭老师和陈巽如老师合作之作。他们既是同庚,又是同学、同事,更是相濡以沫多年的夫妻。贺旭老师在湖南的装帧设计界有很大的名气,他为《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设计的封扉及函盒获第4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整体设计一等奖,还曾为炎帝陵设计过大型壁画。陈巽如老师也毫不逊色,她的作品《金龙崖》(连环画)获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布依族·神牛牵出牛王节》获日本野间国际儿童读物插图比赛三等奖。

  贺旭老师稳重威严,陈巽如老师则风趣幽默,他们喜欢戏称自己是“两公婆”。贺老师的笔触刚强落拓,画风粗犷沉郁,他的作品《汉族·龙舟竞渡端午节》里有一张画:熊熊的战火点燃了整个楚国,城墙被攻破,楚国士兵还在顽强抵抗,兵刃相接、填然鼓之、战马嘶吼,长枪、盾牌、身披铜胸甲的战士互相猛烈地冲击,如血般深沉的战火蔓延,杀人者和被杀者的呻吟、胜利的呼声好像透过薄薄的纸都能听到。在这部作品里,贺老师也是极尽想象地驰骋,有云霓、飘风、神鱼、灵鸟、诡谲的梦,交织着楚地风情,很是迷人。

  而陈巽如老师的画,就像她的人一样有趣,鲜活而又灵性。倘若她开口讲话,神气必定十足,眼里闪着光芒,像一位调皮亲切的阿婆。《布依族·神牛牵出牛王节》中阿牛娶妻,一个俏姑娘坐在红轿中,8个轿夫健步如飞,还有9个随从,人人神态各异,浓浓的喜悦扑面而来。连小动物都跑过来沾沾喜气,老鼠扛着喜旗、吹着唢呐,让公鸡敲着锣,让彩凤引着队伍,好不热闹。这样瑰丽的民间想象,沾染着生活的气息,画面里的一切都好像活了一样,意趣满满。

  2014年,博洛尼亚插画组委会在中国赛区选出的15件作品中,其中就有他们二人的作品《汉族·龙舟竞渡端午节》《布依族·神牛牵出牛王节》,自然也就有了篇首陈老师与我微信一事。

  《土家族·晒龙袍的六月六》的作者是闻名海内外的蔡皋老师。她是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BIB)“金苹果”奖获得者,第34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画书插图展评选委员,她的代表作品《荒原狐精》《桃花源的故事》《花木兰》《孟姜女》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桃花源的故事》被收入日本小学国语教材,她的画曾被黄永玉先生高度评价“湖南有福了”。

  蔡老师听到我们的选题后,欣然答允。蔡老师说:“这套书的意涵很好。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从大家庭这个角度去了解我们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他们的生活、喜好、性格和独特的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单单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去创作了……我们都是来自民间,我们过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从我的角度去看民间,就像在追溯根儿上的关联,追溯我们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再把时间推得更久远,对大自然、对我们的祖先、对我们不可知的事情,才会有一种敬畏感。而这种敬畏感,当代人是有所缺失的。”

  蔡老师把她对于民间生活的体悟和对现代艺术的敏感融入到传统文化的重述中,于是《土家族·晒龙袍的六月六》讲的便是一个土家族传奇英雄覃垕的故事。覃垕出生时满天霞光,他母亲怀他整整3年,生下来那一天,天上掉下一个红球,钻进屋顶化为金光闪闪。在故事的开头,蔡老师便构建了一个朴实、精致又满是农家生活气息的世界,黄泥筑的小屋,屋前山林,屋后溪流,有粉色的太阳悬挂高空,有甘露滋长绿芽,一个小娃娃,光着身子,哈哈大笑,露出了身上的三条金龙,迎风而长,不一会儿,就长成了一个可以跑可以跳的小孩。画面一张一弛,一明一暗,一静一动,暗示着小覃垕的诞生与人生之路的不同寻常。皇帝听到这件事,下令军队抓捕覃垕,覃垕的父母为保护他,被官兵杀死丢进水塘里。藏起来的小覃垕长大成人,寻神箭,下天坑,找宝弓,苦练武艺,找皇帝报仇。故事进展到这里,画面也随之进入庄重、幽深的境界,黑色作为一种宽厚的形态,来烘托复仇的氛围,蓝色和红色作为主述的情感冲突,来反映覃垕的心理变化,而灰色的加入,则预示着等待覃垕的残酷命运。三支神箭射向皇帝,嗖嗖声穿堂而入,皇帝跌倒时的狼狈与愤怒,嫔妃惊得煞白的面庞,文官的无力与稀里糊涂的神态,武官被激怒的反扑,侍从的惊慌和溃逃……一幅画页足可以看到众生百态,如同一部默片。文末覃垕死去,天地失色,金龙遁走,明艳的黄色沉浸在浓郁的黑灰之间,糅柔进十余种色彩,颜色的强烈对比和冲撞,隐喻着生活的凶险、民心的不屈不挠。蔡老师曾说,“民间的内容是什么?其实造型、色彩都是表层,真正民间的内容是要表达出渗进骨子里的精神,一种对生活的大肯定的精神。”生活里的凶险悲欢、反复无常,都需要民间的精神,也就是寻常小人物积极乐观的精神去化解。正是这种精神,渗透在民间故事里,一代又一代,口述书写,传承至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