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王嫣 2018-03-01 16:43:2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美,从来就是永恒的余悦乐,是疗愈的良方。喜欢诗词的人,基本上都是爱美,爱文字的美、爱意境的美,而这些都增添了性灵的美,宋词尤其是。翻开《邂逅宋词》,把诗词与生活结合,忘却尘世的烦扰,不惹尘埃,勇敢前行。

  基本信息

  书名:《邂逅宋词》

  作者:琹涵 著、毛树来 绘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作者简介

  琹涵,台湾知名散文家。曾获得中山文艺散文奖。创意、唯美是她作品的特质。她的书无一不美,本本都是带着阳光和祝福的“礼物书”。作品常映现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怀。引领古典诗词现代化风潮,深受好评。该套诗词系列在台湾多次加印、再版。

  毛树来,字淼冰,中央民族大学书画院副院长、牧虎苑专业画家,东方大学客座教授。擅长山水兼花鸟,醉心于工笔画虎。作品重视书写对生活的真挚情感,清新质朴,个性鲜明,深受大家喜爱。

  内容简介

  宋词宛如一位静美的女子,清丽婉约,用情至深。是我们宁静内心的闺蜜,是红尘邂逅的知己。

  千百年来,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在情字里的挣扎和依偎始终如此,多少深情寄予生活这条河流,从古流到今。在我们生活的不同境遇里,很多人难逃情字,或被囿于一生,或决绝地逃离出去,终归看一个人的执念和豁达。

  我常在宋词里寻觅着属于自己那最缠绵、最深刻,却无法言说的心情。当我奔放的感情无法收拾,甚至无处可以安放时,我知道,宋词是我的知己。这里有殷殷情意,有着灵魂的召唤和回应。


[NextPage]

  书摘

  发现宋词桃花源

  文学,一条美丽的河,诗词歌赋,一直是文学河流中,最为缤纷的风景。文学的产生,起源于歌唱,这是韵文的起始。情于中,而形于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加以采集记录,这是诗歌。由于贴近心灵,美好的诗歌因此得以传唱不绝,甚至从此不朽。

  我们最早的诗歌是诗经,其后有楚辞、汉赋、乐府、五七言诗……到两汉乐府时,已经逐渐从不规则有长有短的句子,转而为整齐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到了唐朝,更加讲究音韵的和谐、锻字炼句、意境拓展,无一不考究,也的确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登峰造极,于是文学史上号称唐诗。

  唐诗以后,有宋词,各领风骚。

  为什么有宋词呢?难道宋人只写词吗?

  文学既然是演进的历程,宋沿袭着唐,文人里,诗写得好的也很多,如苏东坡、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后代,即使在今天,对宋诗倾心恋慕的,也大有人在。

  我们追溯词的起源,应该是在盛唐、中唐之间。文人们尝试将原本整齐的句法打破,使它变成长短句,其实就是词的产生了。至唐末五代,多半仍属短章。北宋初时,仍然以小令居多,直到柳永发展慢词,秦观、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都属大家,有的浅斟低唱,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气势磅礴,有的慷慨悲歌,词,因此成了宋代文学的代表。

  宋词与唐诗的差异在哪里?

  由于宋词是沿着唐诗演化而来,它们都同样优美,但毕竟有别。如此,宋词才能在文学史上屹立不摇,自成一方永恒的风景。

  宋词打破了唐诗原有整齐的句法,长短交错、变化多端,让它更为自由、委婉,更能有韵味地抒发个人内心的感情,也更能将艺术技巧推展到极致。

  词的写法是委婉而细腻的,具有多层次的转折。对内心的感情,有更细致而深入的描绘,更显得韵味深长和隽永。这,恐怕是爱词人为之深深着迷的所在了。

  词的格律比诗还要严谨。有词谱,重平仄,讲对偶,限字数,要按谱来写,守其句法规矩,用字更要推敲凝练,遣词则要空灵高妙。

  宋词里多写男女之情、婉转幽怨之思、失意哀伤之痛,那么,爱词之人必都多愁善感吗?

  如果这么说宋词,那是狭隘的。宋词的辉煌在于它的兼容并包,有国仇家恨的慷慨豪迈,有历代兴亡的沉郁悲凉,也有个人小情小爱的缠绵悱恻。宋词之美,书写之含蓄动人,的确扣人心弦。我相信:爱词之人必善感,否则无法引发共鸣,多愁却也不是必然。

  宋词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四季都有各种五彩缤纷的花,赏心悦目,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最爱,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世间一切的情感,尤其是从生命中所迸裂出来的,古今都是相同的,所以词的境界尤其容易落实在生活中。

  我的好朋友也爱阅读,年少时,她读诗词,也试着自己填词,好一个“文学少女”!结婚以后,有一次,她还在丈夫面前背诵东坡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明月夜,短松冈。

  一边背诵,一边赞不绝口:“多么好的词啊!”丈夫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二十多年过去了,仍在盛年的丈夫因病过世,让她伤痛不已,却再也不忍读《江城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只为诗词之美而深为着迷,又何尝明白其背后的辛酸血泪呢?如今识尽,红尘沧桑,

  情至深处,唯有哽咽。

  词,为我们诉说了所有的心事,尤其,是那心中最为

  幽微的部分。有多少事,无法在人前启齿。词,却成了我

  们今生的知己。

  对现代人来说,读词有什么意义呢?

  我以为,美好的文学都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

  人生是一条漫漫长途,生老病死、离合悲欢、忧伤挫折,谁也不能逃躲。面对的红尘试炼如此之多,然而我们并不是那受伤最重、命运最多舛的人。试看历代词人的遭遇,身世宛如飘蓬,饱受流离之苦的,也不乏其人。在磨难里,他们对人生的种种思索,发而为辞章,对我们的启发也就大了。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而忙碌,更需要人文作为调剂,文学是最好的选择,优美动人的诗词更是其中的精品。

  词多风花雪月,消沉而颓废,又何补于实际人生?

  这样的误解太大了。

  人生的追求,除了物质,更在精神。物质的需求,只是最初的层次,还有理想的渴望和自我实现。尤其是在面对人生困顿的时刻,好书成了避风港,书中的智慧和抚慰,足以让人忘却尘世的烦忧,平安涉渡人间的风雨。而诗词的文字简短却寓意深刻,它成了我们苦难人生的良药,人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最好的教导和安慰。只要你愿意亲近它,它,永远为你守候。

  我们读宋词,要从哪里开始?

  可以直接从词读起,从喜欢的词家作品读起,如李清照、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秦观、晏殊等等。

  也可以从唐诗开始读起,因为字数少、意境美,对一个初步亲近韵文的读者来说,更容易领会;接着读宋诗、宋词,即使是词的中调、长调,字数多,还分上下两阕,若能体察作者的用心,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了。

  诗词都是富有音韵的美文,能欣赏唐诗、宋词之美,我们何其幸运啊!

  是不是什么样个性的人就适合读某位名家的词呢?如豁达的人就应该读苏东坡的词?

  请从兴趣着眼,无须好高骛远。就从你最有感受、读来最觉得有味的词开始。因为喜欢,读来契合,更容易心领神会、莫逆于心。那真是人生的至乐。与古人为友,与前贤为友,受到的潜移默化多,人生因而加倍美好,也是一种幸福!

  任何一位知名的词家,依着他人生阅历的不同,风格也有可能产生变化,如苏东坡、李清照都是。

  而我们的兴趣也未必是单一的,随着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总有相异的选择。感谢我们有那么多伟大的词家,提供了无数精彩的词作,让我们可以悠游于宋词的海洋,宛若一尾快乐的鱼。

  如果我也想试着填词,有可能吗?

  当然,只要有心,就可以开始。

  词,有所谓的词牌,也就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谱是工具书,写出了某一词牌的句读、平仄和押韵方式等规则。

  我个人常用的是《唐宋词格律》和《白香词谱》二书。

  有了词谱,先选定词牌,如《蝶恋花》《卜算子》《水调歌头》《如梦令》《鹧鸪天》等等,然后,将文字一一依照要求填入,注意字数、平仄、韵脚、对偶,就可以了。

  意境,尤其重要。

  说来简单,深入其中,却也不免大叹难为。然而,由于格律要求的严谨,完成以后,看起来似乎也有模有样,只是高下必然有别。任何一种文体的创作,若想有佳绩,必须多读多写,花费心力,勤奋不懈,这都是起码的要求。不过,尝试无妨,是生活的情趣之一,也更能明白大词人不朽之作有多么了不起。再次欣赏起来,更是击节叹赏,悠然神往,也是很好的收获。

  寻寻觅觅的那阕词

  一日黄昏,芳耀学长在电话里跟我提及一阕词。他即席背诵了一遍,我一听,惊讶极了,不假思索地说:“我好喜欢!”

  “我知道,你会喜欢。”学长的语气间有着几分得意。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上网查那阕词,寻寻觅觅,未竟其功,徒劳而返,心中不免怏怏。

  只记得,那是一阕和桃花源有关的词,文字极优美,有一种从容的意趣。

  读大学时,我自称喜欢词,词填得不多,看来,连读的数量都不足。今日思及,何其惭愧!

  然而,那阕词到底何在?茫茫词海,迷失津渡。

  还是要努力去找,最后终究辗转问出来了,原来是司马光的《阮郎归》: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乘着一篙风快,渔船很轻易地就弯入了深山,看他们日日悠闲过活,宛如神仙人家。户户装饰绮丽的窗子,还有用纱做的帷幔,和青春的容颜相映成趣,我们这般相逢,有若在醉梦之间,多么难以相信会是真的啊!

  松树上垂挂的露水已经寒凉,海上的彩霞也已逐渐转为昏暗,我匆忙启程归航,只见到眼前的落花寂寂,流水潺潺而去,此后,想再寻这条路,竟是难了。

  这阕词,描写一叶渔舟,在无意之间进入了深山仙境,渔夫领略到与人世不同的悠闲岁月。想来,桃花源只能偶然相遇,刻意寻访,很难如愿。是因为红尘试炼,谁也不能免?是因为梦里天堂,岂是轻易可得?

  偶有芳耀学长谈谈文学,也是赏心乐事。他擅长写骈文,被誉为“当今骈文第一家”。他的《湖海俪辞选》就要问世了,想洛阳将为之纸贵。可惜当年鼓励他的恩师琦君女士已经辞世,再也无缘读到,要不,该有多么欢喜!

  文学,从来就是我的桃花源,诗词更是。亲近不难,影响却及一生。这是上天对我最为厚爱之处,为此,我深深感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