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望初心》的历史回叙和现实意义

来源:文艺报 作者:雷达 编辑:王进文 2018-04-07 14:51:23
时刻新闻
—分享—

  “不忘初心”是当前使用率、重复率很高的词。什么是不忘初心?绝大多数人都能对答如流。然而,能熟背标准答案并不意味着懂得了内涵,知道了本源与来路。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实践、阅读,对腥风血雨中的慷慨牺牲者感同身受,才能获得深刻认识。对于生活在当今种种便利、已无衣食之忧的人们来说,要真正明白初心之“初”,做到守望初心,并非容易的事。

  余艳《守望初心》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追本溯源,寻找信仰之初心,大力表现为了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先烈献出生命,为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感天动地之作。它对于加深人们对初心的认识,对于中共党史的理解,对于中国近代史崎岖坎坷道路的感性体验,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还原历史真相

  读作品时,我的突出感受是此作在还原历史真相,真实描写革命先烈和人民大众悲壮献身的过程上,非常重视历史的真实度。尤其是写那个年代的革命妇女形象,尤为突出。余艳的创作,之所以能那样逼真,有血肉真情,是她反复深入采访,付出艰辛劳动后的产物。由于年代相隔久远,我们现在的某些革命历史剧、抗战剧、谍战剧等影视作品,最大的问题是夸张失度,情节虚假,不懂得那个年代的生活逻辑,于是只能想当然、类型化,靠美女、靠炫技吸引眼球。这种缺少原创力的苍白失色之作产量很大,始终得不到纠正。要拿出鲜活的历史感,要把我们的历史严峻情景真实展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作者刻苦地深入生活,真正了解人物的事迹,这样才能还原,才能感人至深。在这点上,余艳做到了。

  我举个例子,作品写到殷成福这个人,一家八口在桑植起义中出征是特批的。当时,湘西那些穷苦人都跟着红军走、跟着共产党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解决了他们的土地问题。民歌很形象地这样唱:“正月里来是新春,红军发我土地证; 四四方方一张纸,圆圆巴巴碗大个印;千年土地回了家,田里泥巴喷喷香;土地黑黑任我种,大田方方等我耕。”这一家人和那些穷得吃不饱饭的人,一下子就起来了。殷成福带一家人出去长征,死了四个,还有两个失散了,可她就是不后悔。红军和共产党解救了穷人,他们要跟定红军、跟定共产党,去寻求穷人彻底翻身解放的路。这就写到根子上了,穷人跟共产党走才有希望,哪怕求翻身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挖掘本土深厚的红色资源

  湘地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至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有许多未被发现的重要史料需要提出来,为现实服务。《守望初心》的文学性比较充足,书中写到人物戴桂香,她当红军的丈夫回来之夜,带着一身13个伤疤。那个晚上,多少年没见面的新婚夫妻不是首先缠绵,而是妻子先细看丈夫身上的伤,一一验过。我觉得余艳写得很细,很出彩,很感人。桂香的红军丈夫春生跟着贺龙,后来当了师长,最后牺牲了,是装进棺材抬回来的。在村口就碰见了桂香,她一听就哭晕过去。从此,她真正开始陪着丈夫,守着丈夫那座坟几十年,将坟边的石座坐得像玉石一般光亮。这部作品写历史上的惨烈情景,没有回避和掩饰。贺氏家族很多人追随贺龙,被杀害者很多,作品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历史。我们现在很需要余艳这样的作家,从创作《板仓绝唱》《杨开慧》以来,她深入历史、深入现场,《守望初心》以桑植起义前后为主,有革命的发生、发展、曲折,写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把当年的红二、六军团前方后方都写实了、写活了。

  塑造了一群红军女战士和留守红嫂形象

  《守望初心》有鲜明的女性视角,笔墨也着重于写红军女战士和留守的红嫂,许多事过去我们只知道大概,现在一看才发现血与火的斗争是何等惨烈,这些东西不写出来,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被淹没了。看了这本书,再听《十送红军》这首歌,感觉会大不一样。前面说过的殷成福,一家四死两散;还有红军女儿佘芝姑,躲进深山与世隔绝,只为红军种军粮,储存了30000多斤包谷、2000多斤腊肉;红嫂良艮把悠长的岁月化为怀念,即使丈夫生活有变,她爱红军、爱丈夫的初心永远不变。

  《守望初心》一直在突出女性在战争中的作用和表现,写到了女红军在严酷的环境中失去了女性的特征,基本上不洗脸、不洗澡,什么地方都能睡,很多女红军牺牲时都没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女性之美与母性的伟大不会被压倒,不会泯灭,她们有很多优秀的表现。只有读懂了她们,才能读懂中国革命,才能理解今天强大的国家是从多么艰难的岁月中走过来的。

  艺术上的追求和创新

  这部书的引子是从“回家”开始的,是从殷成福老太太弥留之际想念她的大孙子,随之拉开了寻亲人、讲悲壮历史的一幕幕活剧,最后结尾也是以这个故事收束的,打通了历史与现实,有穿越之效。特别是那个道具——红星肚兜,一直贯穿始终,把红军红嫂在血与火的年代那巨大繁杂的场面串联起来。书中不断有殷成福们的发问:“今天的你们还能像我们那样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吗?”问得好!一下子把作品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在艺术上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全作持续保持了革命理想主义的强大的激情。作者认真研究了上万首桑植民歌,摘了几十首,成为此书最大的特色。能否还原当时的氛围在艺术表现上是非常重要的。那首“大脚板”歌就非常生动地把主角殷成福的坚韧、顽强的湖南“辣妹子”性格写出来了:“大脚板,脚板大,大脚板的女人苦娃娃, 苦娃娃,离了家,生儿育女开了花,不怨天,不怨命,大脚板的女人走天下。 大脚板,脚板大,苦命的人儿为了啥, 为了啥,犯命煞,苦命的人儿要说话,一口米,一口气,脚板眼儿比天大。” 就这样,殷成福艰难踏上长征路,心里哼着她的歌、忆着她的爱、想着革命队伍让她成长,不用这样的民歌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吗?

  作者余艳在最后自问:“我为什么要一次次地出发?”那是因为始终坚持追寻民族的初心,是作家根本的要求。《守望初心》是一部真实的、深刻的、厚重的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