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怕“文抄公”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赵强 编辑:王进文 2018-05-11 09:36:42
时刻新闻
—分享—

  上大学那会儿,我特别喜欢看学术读物,因此在阅读时,对那些“某某编著”的署名毫无异感,而且觉得那类读物视角独特、资讯丰富,一本在手,尽可在所研读的领域里,“一览众山小”,收货颇丰。工作后,每年阅读大量书籍,但也没对编著类心存芥蒂。

  大约从十多年前开始,互联网风起云涌,我发现那些编著类读物,很多变得缺乏逻辑、语言风格蹩脚、结构失衡,内容似曾相识。

  网络的便捷、信息的海量,给很多文抄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于是一些图书公司、图书工作室策划选题时,先看市场上哪类读物畅销,然后就从网络上搜取相关资料,从书店买回相应书籍,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最后合成一本所谓的原创。当然,书名起得绝对漂亮,甚至比那本同类的畅销书还漂亮,定价要比同类书低不少。奇怪的是,这类文抄公的汇编书,打着某某编著的旗号,不是自己独创的,竟然很多还是图书市场上的畅销书。开始我不太了解这些情况,无意中买回去仔细阅读时,发现很多内容在网络上早就数不胜数。

  有一次在王府井书店,见到一位曾经认识的写手,也是某图书公司的人,在那里转悠。只见他不停地在书海中搜寻,在本子上记些什么,有时还用手机把某些篇章拍照下来,忙了大半天。我回去后突然想到,他也给我发过他的作品目录,几乎都是编著,而且数量不少。他本来不是学文科专业的,居然在一些不知名的出版机构出版了这么多编著类图书,可见,他对编著情有独钟。

  大家都知道,写一本有质量的图书,要花费很多力气,甚至是毕生的精力。而做编著,往往就是摘抄汇编,把张三、李四、王五的同类书的精华,不费任何力气信手拿来,还不需要缴纳费用。而实施多年的《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对编著类读物并没有太多的说明和禁止边界,更无严格的处罚。

  也有明眼的作者看到自己的著作被肢解,并无偿使用在号称某某编著的出版物中,但是由于诉讼费用过高,程序繁多,往往不了了之。有的专业出版机构发现自己的出版物中有这类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如此一来,在如今出版物数量泛滥之时,打着编著旗号的作者和机构比比皆是,文抄公“漫山遍野”,读物的出版价值就实在值得商榷了。

  因为我有了买过、看过如今的编著类出版物质量偏低、甚至似曾相识的教训,因此目前无论买书还是阅读,我几乎不会关注这类编著类读物。当然这样也许会漏掉了一两本编著类的好书,但是也实在没有办法。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何必消耗时光看这类质量堪忧、面目雷同、读之令人乏味的读物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