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工书让静态阅读变动态“悦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田野 编辑:魏玮 2018-09-13 09:51:2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田野

  在甘肃教育出版社旗下的读者晋林工作室,书被做成了既能读又能“玩”的文创产品。

  读者晋林工作室创意总监、高级编审徐晋林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我们从书籍的选题策划、结构材料、阅读方式等方面打破传统,尝试创新,不断探索将传统文化、手工技艺与新媒体三者进行融合,力争使每本图书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最大化。”

  凭借创意与设计,读者晋林工作室产品屡屡斩获各类奖项。在最近揭晓的第69届美国印制大奖上,《敦煌古韵》《玩皮影》《千手观音》获得银奖。此前,《玩皮影》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敦煌的故事》获第六届中华印制大奖银奖。

  让读者动起手来,边读边“玩”

  让读者动起手来是读者晋林工作室手工书的创新特色之一。

  徐晋林说:“我们尝试从单纯向读者输出内容转向与读者一起互动、分享体验上来,使读者在阅读、触摸、观赏时能获得愉悦的感受,把静态的阅读转换成读者参与式的动态阅读。”

  读者晋林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年底。手工书选题策划、书籍创意、编辑出版,是晋林工作室的工作主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晋林展示了一套刚出版不久的手工书《玩皮影》。在这本书中,拉开象征帷幕的门板,打开背部用来打光的圆孔,一座小小的“戏台”就被搭建了起来。拉开隐藏在函盒下方的抽屉,取出里面12张用磨砂PVC印制的皮影表演卡片,将其插入“戏台”,再用手电筒从幕布后投射灯光,一出鲜活的皮影戏便可上演。

  此外,《玩皮影》附赠一副带有操作杆的真皮影。将操作杆安装在皮影上,读者可以在有透光效果的幕布上操作体验一番皮影表演,更真实地感受皮影艺术。

  书薄内容厚,线上阅读更精彩

  徐晋林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书籍设计工作。他认为,在媒体变革中,创新产品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语境有着显著的特点,我们据此尝试调整策划思路。”徐晋林说,比如减少文字量、增加图片信息量、植入二维码,扩展和延伸阅读,创制一些简短轻松的、实用性、艺术性甚至娱乐性较高的纸质书籍。

  目前,读者晋林工作室创作出版的《敦煌的故事》《兰花花——陕北民俗剪纸》《佛陀微笑》等多套手工书,市场反响良好。据徐晋林介绍,《佛陀微笑》是根据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学家赵声良之前出版的《飞天花雨下的佛陀微笑》二次开发的一本手工书。

  记者注意到,《佛陀微笑》手工书内页除了有大量印刷精美的敦煌元素图片以外,还有大量莫高窟不同洞窟的二维码,读者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线上阅读,就能“走进”莫高窟。

  在徐晋林看来,把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是手工书的价值之一。读者通过扫描图书中植入的二维码,不仅可以登录互联网进行延伸阅读,更可以通过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手段,观看视频,多维度、多渠道地了解更多书中没有直接呈现的内容,这一形式是对传统阅读的有效延伸与补充。

  互动阅读中,传播甘肃优秀文化

  甘肃有着绚丽的敦煌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厚重的民间文化。徐晋林介绍,依托甘肃多民族地域文化优势,读者晋林工作室主要在敦煌文化艺术、民间文化艺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三大板块开发优秀选题,不断挖掘可利用的出版资源。

  徐晋林告诉记者,读者晋林工作室在文化创新和传承中通过深挖这些元素,将最经典、最有特色的甘肃文化以互动的方式传递,让敦煌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籍融入读者生活。

  这一点在《佛陀微笑》《玩皮影》中被予以充分体现。据介绍,《佛陀微笑》手工书共有4个分册,分别讲述的是敦煌彩塑、敦煌壁画、敦煌飞天、敦煌经变的故事。

  徐晋林向记者表示,手工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本书,而是可以和读者产生互动和共鸣的载体,读者拿到这样的书首先有交流,之后有欣赏,这种内在的文化价值就被发掘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