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业界:不拘一格用人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郝天韵 编辑:洪悦 2018-11-12 11:39:27
时刻新闻
—分享—

“改革开放40年:出版机构人才培养”论坛现场。

  功以才成,业以才兴。在当下中国的出版行业里,线上线下人才招聘已经成为常态,足见出版行业人才短缺,人才缺口、人才需求量很大。

  那么,行业人才紧缺和不适应的问题如何解决?除了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最直接的方式便是继续教育,让从业人员通过再教育更新知识,提高适应新形势的从业能力。对于各家出版单位来讲,又需要推行、调整哪些人才培养机制?在第七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分论坛“改革开放40年:出版机构人才培养”上,来自多家出版单位的专家就此话题展开了探讨。

  坚持方向 引领导向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对于出版单位培养新时代创新、融合的编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方向、引领导向。“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引领科学的出版导向,以创新为引领、融合为渠道、质量为根本、效益为目标,培养新时代编辑人才。”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说。

  不能忘记编辑初心,牢记文化使命。在杜贤看来,无论什么时代,只要文字出现,就有编辑的业务,就有编辑的思维,就有编辑的崇高使命,“因为出版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要实现编辑和技术的融合,要实现融合发展,在任何时代,内容永远是王,要坚持内容为原创和创造”。

  辽宁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赵庆国也认为,出版企业要为人才提供目标引领和平台承载。“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人。作为出版集团,我们应该有一个宏大的、引领大家、激发大家向前看的目标,这就是人才释放的价值方向,也是调动人才的动力所在。”据赵庆国介绍,基于这样的认识,辽宁出版集团制定了“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出版社、迈入全国主流出版的第一方阵、打造“全国文化企业的30强”的目标。“把企业的愿景、战略目标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述出来,鼓舞人心,让员工始终奔跑在正确的道路上。”赵庆国说。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成立于1996年5月,自成立以来,立足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对业内人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改革开放40年来,新闻出版业迅速发展,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深深认识到,相比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对学员的培训内容也有了更高要求。“新闻出版领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的培训机构,请什么人讲课,讲什么内容,是坚持正确导向的具体表现。”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副主任季守利说,“为此,培训中心多年来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从培训内容和讲课教师两个方面抓实抓细,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党和国家出版方针政策。”

  建设体系 提供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版机构人才培养也逐渐引入了新的培训方式。“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行业发展需求,早在2007年,中心的新闻出版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就已正式上线,目前在线学习累计已达到数十万人次,为全国各省(区、市)的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学习。”季守利介绍说,这一在线学习系统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依托培训中心20多年来所积累的强大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开发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二是探索多个培训模式;三是实现“三平合一”,实现了PC端与移动终端充分对接,多数据、云同步,充分满足了学员移动学习的需要,让学员随时随地实现碎片化学习。“系统经过不断优化,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网络教育、从业人员管理于一体的小型管理平台。现在中心每年的在线培训达到1.8万人次,在线学习达到86.7万学时。”

  而对于出版企业而言,人才体系建设如何把握仍是重大命题。“在精准分析、精准对位的前提下,要宏观制定人才体系建设,由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年度或更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提升计划,调整计划,从宏观上对人才进行有效把控,在发动各产业链条及多元文化、产业布局等方面,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体系建设。”据赵庆国介绍,

  辽宁出版集团建立的企业大学根据人才状况、素质要求、培训方式,建立全面的培训体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我们先后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省内外10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培训25次,培训人数将近4000人次,开展出版业务、财务体系建设、数字化营销、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以及领导方法、领导意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业态发展动态等方面的培训。”赵庆国说。

  在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长江出版集团原总编辑周百义看来,专业的出版社未来应该是转型成为一个行业的知识服务商,并逐步成为这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专业出版社人才的培养可以向这个方向进行:培养适应知识服务模式、能组织作者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知识服务型编辑人才。

  内部挖掘 大胆使用

  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锻炼、锻造、提升才能成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储备,又要有亲身历练的实践。为此,多家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着力于内部挖掘、培养人才,并为其提供全面实践才能的舞台。

  “在人才体系化建设上,我们没有完全依赖从外引进,更多的是把长期跟随集团生存成长的内部员工培养起来。因为培养这些员工成本比较低,效果也非常好,他们和集团形成了长期的命运共同体。他们将自己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说这是我们人才队伍的基本,也是集团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赵庆国说。

  杜贤也认为,在出版社内部要推动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我们要形成‘编辑+互联网’,用每个人去加互联网,形成一个网络,再形成一个‘出版社+互联网’,因此我们形成了鼓励创新、容许失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格局”。

  在百道网总编辑令嘉看来,人才的开放融合核心是学习开放融合,“与其他行业相比,在中国出版行业40年发展过程中,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内生人才的培养。随着国力的增强、出版人自信心的增强,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们吸引了不少台湾和香港的同行加入我们的出版事业中。但是绝大多数还是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培养内部的人,所以整个行业发展其实是一个学习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出版行业的继续教育制度实际上就是给出版人一个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应该予以坚持,这是出版企业管理的务本之道。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人才的培训适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更需要通过观摩和实践来提升。同时,人才培养也要重视内部挖掘,并大胆使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