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方志中国”展览:梳理历代方志编修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纯 编辑:李子璇 2016-05-14 09:55:45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家方志馆“方志中国”展览5月13日开展,向受众普及方志知识,展示方志成果,传播方志文化。 国家方志馆提供 摄

国家方志馆“方志中国”展览5月13日开展,向受众普及方志知识,展示方志成果,传播方志文化。 国家方志馆提供 摄

展厅内的“藏书阁”蜡像再现古代地方志编写场景。 国家方志馆提供 摄

展厅内的“藏书阁”蜡像再现古代地方志编写场景。 国家方志馆提供 摄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李纯)国家数字方志馆揭牌暨“方志中国”展览开展仪式13日在中国国家方志馆举行。
  
  本次“方志中国”展览分为序厅、历代方志编修和新中国方志事业三部分,设有方志源流、方志定型、方志发展、方志转型、组织指导、辉煌成就、开发利用、馆网并举、依法治志、志苑人物等板块。展览采用展品展板、场景再现、多媒体、电子触摸屏等方式,向受众普及方志知识,展示方志成果,传播方志文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水墨画风格的触摸屏介绍古代方志作者生平,“藏书阁”内的蜡像再现古代方志的编写场景,展出的上千本新编地方志只是新中国方志事业发展的冰山一角。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方志发端于先秦,定型于两宋,至明清达到全盛,民国时期实现由传统方志向现代新志的转型。中国现有历代方志8000余种、10余万卷,约占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30多个县开展修志工作。此后又历经两轮全国大规模新编地方志工作。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截至2015年10月底,共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8000多部,行业志、部门志、军事志、武警志、专题志、乡镇村志等20000余部,地方综合年鉴17000多部,专业年鉴7000多部。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介绍,“方志中国”展览突出方志文化底蕴、重点展示新中国方志事业发展的成就、合理利用多种展示手段,同时秉持可持续理念,在多媒体、图片、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内容可随时更换,确保展览内容在一定时期内不断更新。
  
  谈及国家方志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展览陈列工作、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组织指导全国方志馆建设的能力,立足于把国家方志馆建设成为国情馆,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的文化需求。
  
  观看过展览后,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马英民用“相当出色、相当精彩、相当成功”来形容此次展览。他表示,“方志中国”展览为中国方志事业和各级方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蓝本。马英民也认为,展览可以再增加些实物、情节展示、艺术品等,并对序厅、尾厅做出相应调整。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表示,方志馆的展览对象包含专业人士,更有社会一般受众,并提出“展用结合”理念,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方式,将“展览本身搞成一个大数据”,让展览内容更好地为民所用。(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