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由史铁生生命观想到的:不要颂扬坎坷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夏学杰 编辑:李子璇 2016-07-10 11:05:35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常生命观》史铁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夏学杰

  读史铁生的文字,联想他悲惨的经历,忍不住去思考命运问题。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30岁时又双肾失灵,可谓生而多舛。他说自己一向遵循的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也许,人在直面生死时,就该摒弃太多可有可无的诱惑与纷扰,更容易直抵生命的内核。《日常生命观》集中选取了史铁生对生命意义不断追问的文字,可谓是史铁生有关日常生命观的第一部专题随笔。

  阅读《日常生命观》,可以感受到疾病给史铁生的痛和影响深入其骨髓。史铁生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享受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欢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我特别认同这样的观点,几十年的生活遭遇,也同样让我感到命运没有道理可讲。”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激励无数处于逆境中的人,但有时我想,世上并没有什么天意,困难固然能成就人,天意不过是成就者给苦痛带上的光环而已,我们该将掌声给坚强者自己。

  司马迁曾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话很难说没有司马迁的自我安慰成分。如果让成就者重新选择,他们会愿意选择正常生活,还是选择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呢?莫言的童年缺衣少食,被迫辍学,当他牵着牛路过学校看到同龄的孩子在学习,他曾倍感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小辍学,回到自然,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作家有一定帮助的。但是莫言还是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还是选择幸福的童年,而不是孤独饥饿的童年。”

  刘心武曾说,“人生坎坷有利创作论”应适可而止,不要颂扬坎坷,颂扬磨难,那样激励不了逆境中、坎坷中的人,要做的应是帮助逆境中的人走出逆境,应尽量减少社会给予人生的坎坷。如此,面对那些在逆境中奋斗、成才的人,我们才会少一些同情的眼泪,多一份对生命的赞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