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王跃文讲述《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人生选择》。
读者朋友向王跃文提问。
王跃文与读者合影。
红网长沙7月20日讯(通讯员 李波)7月17日下午14:30,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副书记王跃文在长沙图书馆二楼大报告厅讲述《从〈大清相国〉看陈廷敬人生选择》,幽默的言语,妙趣横生的故事解读,吸引了300位市民前来聆听。
王跃文运用真实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分析三百多年前清王朝的社会政治环境,从而阐释陈廷敬艰难的人生抉择。康熙王朝风云际会,功业卓著,然而其封建政治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表现为吏治松弛、作假成风、腐败公行、世风奢靡等诸多方面。
清朝甚至还出现了“捐官”制度,王老师用幽默的例证告诉我们当时的捐官费用就算当100年官也挣不回来。当时捐官数量巨大,如果延续至今仍有许多人在排队。
康熙王朝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为政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面对这样艰难的处境,他是如何选择的呢?
选择一:崇德
自古有云:“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修身之首在养德。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选择二:尚德
在陈廷敬所处的环境,做个清官其实是很难的,他却终生清正廉洁,并赢得了康熙皇帝“恪慎清勤,始终一节”的赞赏。陈廷敬进京为官之时,父母叮嘱“慎毋爱官家一钱”。陈家良好的家风、家训为陈廷敬抵制腐败诱惑奠定了基础。
选择三:律己
王老师认为自古以来清官多酷、能官多专、好官多庸、德官多懦,但陈廷敬却能时时自省,避免这些不足,十分的难能可贵。“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最需要的都是这种踏踏实实的循吏”。
听王老师分享了这么多陈廷敬的为官处事之道,现场的听众朋友也有些坐不住了,纷纷向王老师提出心中的问题。王老师认为,小说所折射的现实问题,是一个“远观似有,近看似无”的问题,陈廷敬身上的诸多优秀品格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借鉴学习。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坚守品格,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讲座结束后,王跃文还为广大“粉丝”们一一签名。“王老师简直就是我心中的男神”,一位美女“粉丝”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