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联防协作工程座谈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现场。王进 摄
7月26日至27日,京津冀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联防协作工程座谈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北京市与河北省两地全面展开7年联防协作工作的基础上,首次邀请天津市加入,从而形成京津冀3家联防协作工作新局面。
三地共签战略合作协议
要说北京市与河北省的联防协作可是由来已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了解到,2009年以来,以北京市房山区与河北省保定市签署的“拒马河工程”战略合作协议为起点,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顺义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平谷区与河北省承德市均先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7月8日,北京市延庆区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签署了京张地区文化市场战略合作协议,使得北京市周边区域“扫黄打非·护城河工程”正式形成闭环,实现了京冀两地“护城河工程”的全覆盖。
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依托京津冀“扫黄打非”联防协作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建立区域联动、案件联查、三地联防、信息共享和人才培训五大机制,共同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据了解,京津冀三地将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不断创新文化市场监管举措,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产业转移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形成京津冀地区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北京河北用七年完成闭环
作为战略合作协议的起点,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主任胡淑苹感受良多。据她介绍,从2009年9月4日“拒马河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到现在,经过多年的合作和探索,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组织领导机制、联系会议机制、定期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情报预警机制、联防联动机制、合作协助机制、市场监管机制8个工作机制。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文委与河北省保定市文广新局文化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京冀文化合作领域从文化执法与“扫黄打非”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拓展到文艺交流、文物保护等方面,令合作领域全方位展开。
如果说“拒马河工程”架起了京冀合作的桥梁,那么“永定河工程”则系起了区域交流的纽带。据胡淑苹介绍,为推动北京京西南五区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的交流与合作,由房山区文化委员会组织发起,在2010年9月3日,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门头沟五区就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版权)和文物等行业的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在房山区文化委员会签订了《北京京西南五区文化市场监管“永定河工程”战略合作协议书》。
协议签署后,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与五区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开展非法出版物的联合封堵和区域交界地带的联合执法行动,扩大区域交流与合作,构筑五区文化安全的坚固屏障,形成了联系紧密、联动便捷、行动高效的联合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首都文化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三地将实现联动、联查、联防、共享
通过不断加大联防协作的力度,北京市近几年在文化市场监管、查办案件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据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李树江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区两级文化执法部门共立案956起,结案748起,罚没款826.5万元;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0余万件。“我们深知,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天津、河北等兄弟省市的鼎力相助。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我们向天津、河北等7个省(区、市)发出通知,启动了‘护城河工程’联合封堵机制。各兄弟省份积极响应,全面加大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市场清查和各渠道封堵,密切信息沟通,严厉查办案件,坚决遏制各类非法出版物流入北京,有力保障了两会期间首都文化市场的环境。”李树江说。
对于接下来京津冀三地联防协作工作,李树江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强化区域联动。根据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工作部署,按照京津冀一体化要求,全面深化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区域协作,指导北京大兴区与天津武清区、北京平谷区与天津蓟县签署合作协议,确保京津冀三地的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形成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案件联查。加强区域间的执法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夯实大要案联合查办机制,一地主办,涉案各地积极配合,充分运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手段,严惩犯罪分子,提高“扫黄打非”强大震慑力。三是强化三地联防。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毗邻地区、交通枢纽、进京站点等重点地区,印刷复制、物流仓储等重点行业,伺机行动的重点人,加大执法检查巡查和监控管控力度,切断非法出版物进京渠道。四是强化资源共享。加强日常工作交流沟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三地互访、简报互寄、信息互通、人员互训、市场互查、案卷互评等多种方式,互相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