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走龙蛇 诗铿金玉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峰 编辑:王嫣 实习生 于杨 2016-08-10 14:33:49
时刻新闻
—分享—

《三余笺韵》 沈鹏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艺品评】

  斥笔龙蛇走,冲冠鬓发邪。

  苍茫唯独立,旷达致无涯。

  ——《斥笔图》

  此诗名曰《斥笔图》,可知诗为沈鹏先生题画之篇什也。《三余笺韵》卷首即京师画坛为山方家为先生所造之像。画中先生健笔饱满,如虬枝临雪;银丝飘动,似霜鹤朝阳。复以白云舒卷之姿,秋雨淋漓之势,潇洒绝尘、卓然而立也。此外,画中再无一花一石,一草一木,苍茫大地,唯先生独立于斯。故画中不添一物,却似有万物萌发,生机一片。所谓“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此留白处方现真妙境也。

  正是,挥毫之际,喜烟岚吞吐;神游其间,欣襟阔无涯矣。

  先生系书中山斗,亦诗中名宿也。惟先生书名委实太盛,故予人“书为主、诗为宾”之感。其实不然,先生诗格律森严,语言典雅,韵味淳厚,体格高峻。且笔下寓意悠远,寄慨深沉,能自具面目,别开蹊径,读来清新净丽,满口流香。如:

  苍茫暮色山如铁,

  万里无云月似钩。

  诗思潜蛩吟断续,

  凉风初透入清秋。

  ——《山居夜静》

  诗写山中夜宿之见闻:夜色昏茫,纤云无迹;青山如铁,明月如钩。四围蛩声断续,凉风拂袖。诗人淡伫楼前,诗思如缕,不觉诗从口出,好一幅静夜山居图也。全诗景中含情,情与景合,且出句闲雅,语势空灵。青山明月之静与夜蛩清风之动相映成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矣!此诗亦被先生视为得意之作。再如:

  百丈危岩百尺台,

  群峰聚散眼前来。

  峥嵘六十年间事,

  只隔东南海一杯。

  ——《奉化妙高台》

  妙高台位于浙江奉化溪口,为雪窦胜景之冠。远望则天宇苍茫,云雾四合;近观则波光照眼,松涛盈耳。先生到此,怅触前尘,自然感慨万端也。危岩百丈,高台百尺,极写妙高之险;群峰壁立,众山环抱,可见妙高之幽。而“群峰聚散眼前来”之描摹又极为洒脱。如此构思则语境顿活使诗中又添一别趣也。先生用“六十年”与“水一杯”之天壤反差,将如烟岁月、尘封往事都付诸清流一盏,个中亦暗寓人生百年不过世上一瞬之慨。咏史诗每多沉郁涩重之作,而先生写来却极是轻松飘逸,大有运斤成风,游刃有余之快也。

  先生情牵桑梓,心连故土。虽万里暌违而初衷不改。一日先生过浙江舟山,泊宿于定海之上。晨起见日出海上,渔歌回荡;远处重峦叠翠,水碧波平,更是情不能已,句由心生也:

  日出东隅步履轻,

  层峦添翠水添青。

  悠悠吾祖桑蓬志,

  不绝人间鱼米情。

  歧路亡羊杨子喟,

  迷津问路桀长耕。

  今宵何处舟中宿,

  汽笛长鸣又一程。

  ——《夜宿定海》

  诗中先生以“歧路亡羊”“迷津问路”自警自励,令我尤为震撼。一八旬长者竟有如此恢廓之胸怀,不令人不折服。

  本集中好诗无数,佳作盈篇。如:“石劫千遭情入幻,诗经百炼气生柔。瑶琴弦断追前韵,管鲍金分启后修”(《读汝昌先生九十华诞唱和集步晓川诗兄韵》)。皆别出心裁,见解卓越,且时空交错,极富哲理。

  吾昔日曾有《南歌子》一阕为先生八旬华诞寿,而今日用之本文作结,亦觉妥帖不过,并可聊表敬意于万一也。词曰:

  风袅晴烟细,珠凝玉树清。舞催三叠吐琼英,醉得满堂锦绣尽东倾。铁划临笺古,霜毫带月明。燕山云老起苍鹏,要踏青冥九万作歌行。

  (林峰,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