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青伟:写自己熟悉的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潘锦 编辑:李子璇 2016-08-24 17:20:46
时刻新闻
—分享—

谈及自己作品,王青伟的话就多了起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潘锦 永州报道

  有人称他为“红色作家”,有人称他为“草根写手”。对这些标签, 王青伟并不太在意,他自我定位为:一个扎根基层,只写自己熟悉的故事的人。

  很多人邀请王青伟去北京、上海等地工作,但他更愿意呆在永州祁阳写作,他觉得在这里写出来的东西更接地气。

  王青伟是永州祁阳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岁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在《十月》《北京文学》《当代》《花城》等文学刊物发表十余部中篇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村庄秘史》,中篇小说《现场会》《基层》《大围困》《一事无成》等。另著有影视剧本《故园秋色》《湘江北去》《毛泽东与齐白石》《风华正茂》等多部,获得过“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鹰节“最佳电视剧”等奖项。

  身材修长,满脸胡渣的王青伟有点深沉,话不多。谈及自己的作品时,他才会多讲几句。

  《度戒》是王青伟2014年出版的一部南方瑶族题材作品。该书是国内首部展现瑶族生活画卷、民族传奇的长篇史诗巨著,展现了瑶族独特的历史缩影和文化镜像,渲染了奇异瑰丽的瑶族特色以及主人公波澜壮阔的寻根之旅!

  这是王青伟十余年来打造的“永州三部曲”之二,两部长篇小说均与地域文化有关,有人因此将他贴上“地域文化小说作家”的标签。他说没关系,不害怕被贴上任何标签。

  “可能我只适宜写写这样一些文字。”王青伟觉得,从容的写作状态,既是一个作家的道德底线,也是一个作家的美德能够抵达应有高度的状态。

  从十几岁开始,王青伟“鼓捣”文学已有三十余年。在文学离主流话题愈来愈远的年代,需要一群力能扛鼎的大家,去勤劳工作,将文学拉回到应有状态,从而提升民族的精神高度。

  王青伟自嘲,对文学这门手艺活他是越来越没有了自信。因为对文学始终如一的敬畏,便常常生出一种惧怕。这种惧怕是因为他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在喧嚣中被裹挟而严重同质化,他担心自己一写即错,作品迅即被淹没在同质化的泡沫中,连一线涟漪也不曾泛起,更不用说溅出一朵漂亮的浪花。“我想,读者没有理由为一部泡沫化作品埋时间的单。”

  在这个浮华的时代,文学还需要清高吗?还需要保持一种特立独行的品相吗?王青伟认为,问题应该就出在这里。文学倘若不能以一种高贵姿态优雅飞翔,引领众生灵魂回归精神乐园,它存在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心高气傲的年龄已经过去,王青伟谦虚地说,他没有足够强大的文学气场,没有足够的文学才华打捞民族文化精髓。他想尽可能让自己的文学品质纯净一点,让自己的心灵离喧嚣稍稍远一点。

  王青伟只想找回一份从容写作的状态。因为这份从容,他愿意与虔诚的人一起虔诚,与敬畏的人一起敬畏,与孤独的人一起孤独。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