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 蔡骏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火爆落幕,在这届的“书香节”上,嘉宾、大腕云集。其中,“中国当代悬疑教父”蔡骏的新书《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格外受人瞩目。该书是蔡骏先生赴广州日报主办的第五届图书势力榜颁奖典礼后,回家途中受困机场引发灵感而创作,料想不到的是,33夜超好看故事,突然感动了4亿读者。
蔡骏连续13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实体书总销量突破1400万册,作品在全球拥有众多读者,图书版权输出美国等地,《谋杀似水年华》等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代表作《天机》出版至今销量逾350万册,同名电影即将开拍!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实习生 王家灿
第2季
14夜故事更震撼
“有些黑夜,只能独自度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虽然,每个人都有过‘最漫长的那一夜’,但天一定会亮起来!”这句书中的对白,用在蔡骏的文学创作道路上也非常贴切。2000年3月,蔡骏在榕树下网站贴出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天宝大球场的陷落》。不曾想,仅10年时间,蔡骏从浩瀚的网络写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悬疑小说“教父”。
“最漫长的那一夜”是蔡骏创作至今最令读者喜爱的突破性力作。该书第2季,共收录14夜故事。从时代伤痕、青春幻灭、都市生存等人性角度出发。写尽在时代变革中被命运裹挟的都市人群的灵魂痛点,影射出人们在困境中挣扎、疯狂、焦虑、悲喜交集的状态。蔡骏直击当下社会焦点,极具现实意义。蔡骏说:“我希望永远在挑战自己。书中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但都以我的视角出发,叙述我自己或者我身边人的故事。” 作家沈嘉禄认为,蔡骏从故事的外壳讲述、剖析了现在某些人的空虚、荒诞、寻求刺激的种种妄行,实际上揭示了当下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因为文化的缺失而导致的价值观的普遍变质。
现实版“人间喜剧”
和“悲惨世界”
作家金宇澄认为:“蔡骏一直是上海文坛最关注的作家,最年轻的这一辈里面,他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从我们所谓‘严肃文学’的范畴里面来讲,我个人认为蔡骏是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小说家。”
“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故事,自2014年在微博发布以来先后引发全网逾4亿人次追读及40多万人次热烈讨论。《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由北京读蜜传媒策划出品,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书除了带给读者格外的惊喜外,也突破了他一贯的悬疑风格,在社会派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漫长的那一夜,那是一种在困境中无助且焦虑的状态。蔡骏这本书更包含一种力量,在无常的命运面前,让内心更加柔软,回忆更加丰盈,爱也更有力量。蔡骏告诉记者,这些悬疑故事,是他心里的故事,也是每一个人曾经遭遇或正在遭遇的故事,该书可以说是现实版的“人间喜剧”和“悲惨世界”。
“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故事自推出以来,连续两年受到文学界、出版界、影视界和广大读者的热情追捧,近百家影视公司争抢改编版权。
据读蜜传媒总经理金马洛介绍:《最漫长的那一夜》全2季共收入33夜故事,其中15夜故事正在改编影视,16夜故事在全国主流文学大刊刊载并获嘉奖。其中第1季《杀手李昂与玛蒂尔达那一夜》将由基美影业投资拍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2》。根据“漫2”系列小说改编的首部网络电影《最漫长的那一夜之赶尸列车》今年5月已全网上线。
对话蔡骏:
中篇比长篇更难驾驭
广州日报:对于《最漫长的那一夜》,有读者认为相对于早期作品而言,有一定的转型,开始从现实主义发出呐喊,而您的部分读者更喜欢看虚幻的悬疑,您怎么看?
蔡骏:我写作的过程中不太会考虑到满足所有的读者,这是不可能的,谁都做不到,我只能满足自己的喜好,对于读者来说,我相信中国那么大阅读人群,其实每一种类型的题材都可以找到喜欢的读者,而且我也相信中国人的阅读水准是不断提高的。
广州日报:第二季有14个故事,同样延续的还是第一季的悬疑类型,就本书而言,到底该怎么定义这种悬疑的类型呢?
蔡骏:好像大家对悬疑这个认识也比较模糊,但是对我来说悬疑这两个字就是未知,我们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悬疑,因为人永远都无法预知未来,甚至是下一个小时下一分钟,而且悬疑本身也是文学的表达方式,不管任何类型、题材、风格都可能用充满悬念的方式来表述,所以我觉得悬疑是非常广泛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其实我创作悬疑到现在真的是写了很多风格,到了《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又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结合了文学的结构,又结合了虚构和非虚构,很难界定是什么类型,所以很多小说同时发表在文学期刊上。
广州日报:之前大部分写的都是长篇小说,从《最漫长的那一夜》开始是中短篇,这种转换会不会有点太冒险了?
蔡骏:其实中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难写,对作家的写作技巧有着更大的考验。我写第一部长篇小说之前,写了二三十个中短篇小说,我到现在没有写完,比如在合集里面的《声音》、《凌晨》,也很难说清楚这些事情,《最漫长的那一夜》是不忘初心的,可以说是一种回归,但又是一种升华,因为当中积淀了多年的小说的经验。所以在《最漫长的那一夜》里面又更加现实,更加有时代的记忆和当下的关注的生活痛点,还有泪点,确实是很大的挑战,我觉得值得一试,因为很有意义,很有创造性,我这个小说的第一篇《北京一夜》被金老师认可了,然后登在文学期刊上,又给很多文学杂志转载,去年又得了文学奖,这些都给了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