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友赠书“四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谢蓄洪 编辑:王嫣 2016-09-27 09:41:41
时刻新闻
—分享—

  谢蓄洪

  我留存下的那一百册自费出版的诗集,作为文友之间交流互赠,已经所剩无几了。余下的不轻易赠人了,毕竟自己掏荷包,盘钱费米出本诗集不容易。与此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摞文友赠书。如果不经淘汰与取舍,恐怕足够一书柜了。

  文友赠书,我本着礼尚往来、以诚相待的原则来对待。纵观这些年我所收到的文友赠书,都是一些“四类分子”。

  一类:以会议资料得来的书。这些书,我通过闲翻来取舍,先看内容提要、序、后记,能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书留下,反之则弃。

  二类:作者赠书。既赠,作者却端架子,装大腕范,扉页上一片空白,不留墨宝。对这类书视同第一类书处理。当然,如书确有大腕范,又另当别论。

  三类:还是作者赠书。作者双手将书递过来,一脸诚恳。在扉页上题某某先生指正、教正、雅正、斧正、批评啊等等。这类书至少我会粗读一遍,即便不合口味,也不会随意抛弃。算是对同好码字之人以示尊重吧。

  四类:平日往来较为密切的文友赠书。这类书,我必定会细读。下次见面,不待文友开口,我会主动告诉他或她阅读体会。早向,一文友像塞情书一样,塞给我一本大著,回家赶忙拜读。几年前,也有一文友赠我一本大著,凑巧与这位像塞情书的文友是同行,他们的著作都带有职业特点,但早几年那位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内容自然追求高大全,难免失之空泛;而像塞情书这位是从事业务工作,来自于具体实践,重细节挖掘,眼光自然有独到之处。那日见面,我把这种比较与文友说了,从文友脸上的表情判断,我说到点子上了。

  我对这些留存下来的文友赠书,十分珍重。隔一段时间,我会对书籍进行一些清理,不然书患成灾,独文友赠书不忍舍弃。每每翻看文友赠书,默想与文友的交往过程,心存温暖。人的一生,注定要与数也数不清的人发生往来,有的注定只是匆匆过客,真正被记住的人不出百十号人。能留存在记忆里的,不是亲人,就是朋友。

  文人有个通病:即别人的婆娘,自己的文章。但文章有好有坏,不可能人人都写出惊世之作。推己及人,看自己看他人,都要用平常心对待。

  契诃夫说:“大狗叫,小狗也叫。”在一片汪汪声中,你的叫声无疑将会被淹没。可千万别介意别泄气!放肆叫持续叫,说不准哪一天你的嗓门最响亮。

  是有这种可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