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环宇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里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语亦可谓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个基本法则——通常对一时、一地、一个国家的认识,往往是基于这时、这地、这个国家孕育出了哪位卓绝当世的历史人物。
世人对于湖南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也往往在于此。清季翰林潘祖荫朝奏有语“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一代狷介杨度也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这里不仅道及湖南近代人才的卓越,更突显了湖南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精神,陈独秀专文赞为“湖南人底精神”,钱基博著书推为“近代湖南学风”,进而又说出了人才不可独立,还源自其所生长的地域、社会及文化的内在精义。民国肇兴之后,湖南续奏前弦,新人辈出,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更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歌词就是这一时代的形象概况。
从古到今,湖南为什么出了这么多人才,取得了这么大的历史功绩,造成了这么大的历史反响?这是很多人的“湖南之问”,也是湖南历史文化魅力之所在,吸引着不同时期各个地方的文人墨客不断求索和追寻。
近日读到周秋光先生等撰著的《湖南社会史》,洋洋110余万言,可谓了解和认识湖南人文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通读该书,不仅领略到了湖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增添了湖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书有着浓郁的问题意识。周秋光先生从事文化社会史研究30多年,久有系统研究湖南区域社会史的夙愿,不仅是补苴学界研究之缺憾,更是明确立下探究湖南地域独特文化魅力的治史取向。他说本书的特色,“主要是梳理出湖南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富有典型性、启示性、影响性的特征”,其中包括晚清湘人的湘军情结、湖南冠绝全国的维新与守旧之争、湖南近代引以为傲的人才群体现象等等。集中于这些颇令人关注的“湖南之问”,一方面是学术研究崇尚的浓郁问题意识的彰显,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学术研究强烈的现实指向和责任感。
该书有着谨严的编撰架构。社会史由于其包罗万象的特点,因而艰于创作,学者多视为危途。该书以乔志强先生的研究经验为基础,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以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控制为三大范畴,根据湖南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心进行裁剪、设置章节,既勾勒了湖南不同时期的历史脉络,又突显了湖南区域社会和文化的特点,还渗入了个人治史的心得与体会。
博通的历史信息也是该书的特色。从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而言,真可谓之广博,可供读者根据个人喜好去采撷。历史研究的重要特点和价值所在就是汇通,本书将湖南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社会控制三大谱系融会贯通起来,不仅可清晰了解其变迁因由和趋势,更能体会社会治乱之得失。
(作者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深圳培训调研中心教授、博士 《湖南社会史》 周秋光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