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马栏山折叠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高汉武 编辑:王嫣 2016-10-19 09:27:40
时刻新闻
—分享—

  高汉武

  三一大道为书脊,马栏山被折成南北两页。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折叠。

  一页,在北,广电的天地。

  这一页里,传媒路、金鹰路等纵横交织,画出一个个九宫方块。大大小小的方块中,广电办公楼、金鹰住宿区、圣爵菲斯酒店等,依势而立,如一个个巨大的形态各异的汉字填在其中。每栋楼宇又写若干“口”字,那是临路的窗户,一个个优质的头脑在那里整日琢磨如何向世界展示湖湘。更有传媒路侧,圣爵菲斯的对面,广电主楼之东,多少明星在此奢华走过,借助湖南卫视的平台,走向观众,聚集难以计数的目光。

  另一页,在南,马栏山土著与商户们的地盘。

  这一页,烟火出没,四处弥漫浓浓的油烟味。天还没亮,路这一端,德元包点的腾腾热气就在与晨雾抢地盘。那一端,常德米粉的女老板站在炉灶前,手在搅面,舌头在搅字——“吃圆的,还是吃扁的?圆有圆的味,扁有扁的香……”弄得你恨不得圆的扁的都来一碗。中午时分,更不得了,这条长不过30米的街又热得开了锅。先是那家叫七杯茶的奶茶店打开了门,诱得小帅哥大美女一个个鱼贯而入,蹭不了奶茶也要去蹭下网。小老板也是大方客,不仅网络任你蹭,壁上还留言:如果你留下来做老板娘,店也可以送你。这边才开张,那边,“嚓嚓嚓嚓……当”,一扇扇卷闸门升上去了,小孩吃的、女人穿的、隔壁老王要用的……齐刷刷都出了摊。马栏山一天就是这样从午后开始的。晚上更热闹,烧烤的来了,一台台大风扇在马路侧摆成一列,强劲的风“呼啦啦”朝天吹,红红的木炭火,炙烤着肉串鸡腿,也烤着汉子们汗水淋淋的赤膊;那夜宵摊呢,不馋死人老板不乐意,光看看那红红的口味小龙虾……啧啧,你不吞唾沫才怪。闹吵成一团的,还有土著们的麻将馆,“六六顺!”“四喜!”……每一间娱乐室,每一把牌,不是有人痛心疾首,就是有人拍着大腿狂欢……

  奇妙在于,如此风格迥异的两页,又总是如此自然、和谐地组装在一个仅相隔不过100米的区间里。

  北边,圣爵菲斯的水晶灯下,女明星玉手轻拈银光闪闪的刀叉,牙齿一丝丝切着面条吃;南边,食客趿着拖鞋,光着上身大啃猪腿。北边,宋仲基来了,工作人员忙着铺红地毯,南边,小商贩铺开彩条布,忙着摆地摊。北边,聚光灯亮如白昼,《我是歌手》“三进一”,南边,女老板头顶昏黄的白炽灯,手机打爆组建团队:“三缺一!”如此种种,走一趟马栏山,你的双眼就玩一次过山车。不过,这里没有第一、第二空间,更不分上、中、下几等,它只有两折,只是左与右,南或北,是一个平面的两页。所有人享受的也是同样长的时间。“老刀”们多,为“美团”,为“饿了么”,为各商户,来回穿越一个全国人操碎了心的涵洞,将电动车跑到没电,但他们用汗水换生活,跑得顺畅、开心、快乐。精致,华贵,开放,高端,先锋,娱乐……这是马栏山。柴米油盐,地气,亲和,平民风味……这也是马栏山。

  感谢那个涵洞,它是书孔也是铆钉,将马栏山美妙地组夹到一起,也将美丽的开福摊开在世界的面前。马栏山的特质,就是开福的特质。开福的特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长沙的特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