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型书店打造复合式经营模式 实体书店能否成功逆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捷萍 编辑:李子璇 2016-10-21 09:20:33
时刻新闻
—分享—

集合了书籍、餐饮、文创、活动的复合书店成为新开购物中心的标配,图为梅溪书院举行的李光斗读书分享会。长沙晚报记者 刘捷萍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刘捷萍

  10月19日下午2时,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的“超级网红、分享经济、社交众筹——移动互联网新思维读书分享会”在步步高梅溪书院举行。10月以来,梅溪书院已举办十余场名家分享会,场场座无虚席。

  当当梅溪书店、西西弗华润万象汇店、弘道海信店、德思勤24小时书店……近年来,集合了书籍、餐饮、文创、活动的新型书店层出不穷,成为长沙新开购物中心的“标配”。书店被视为继餐饮、儿童业态后的新式“吸客利器”。除了人气,商场还图书店什么?书店和购物中心迎来“蜜月期”了吗?

  A 否极泰来

  书店纷纷开进商场

  去逛商场?除了买、吃、玩、看电影之外,有时候一抬头,出现一家装修质朴、音乐柔和、飘出咖啡香的书店,你会不自觉地进去坐一下、看看书,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某些特定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和你喜爱的作家。

  受电商冲击,实体书店倒闭之声曾不绝于耳。但跌到谷底的书店又重回人们的视野,而且一跃成了商场的“最爱”。2015年以来,多家新开书店落户长沙各大商场。

  2015年6月,湖南首家24小时书店在德思勤城市广场开业,打响了长沙实体书店复苏的第一炮。同年11月底,西西弗书店落户星沙华润万象汇。

  今年4月,弘道书店在海信广场正式开业。

  9月3日,当当将全国首家实体书店开在了长沙,步步高梅溪书院的当当梅溪书店亮相,实行网上网下同价。

  此外,西西弗还将在金茂汇、九龙仓国金中心开出新店,弘道书店也将落户运达中央广场。

  与以往传统书店不同,这些书店无一例外都是多种类复合型经营,咖啡简餐、文创产品、读书沙龙、签售活动都必不可少。

  记者在梅溪书院看到,这里除了每周平均有四场读书分享签售活动,还有咖啡培训、红酒培训、亲子手工等课程。在市民岳女士看来,现在书店已经不是单纯卖书,而是形成一个具有休闲性质、文化韵味、展示功能的文化休闲场所。

  “进驻大商场大卖场是实体书店发展的一大趋势。”一位图书出版业内人士表示。

  B 商场减免租金

  书店为商场“暖炕”

  早在1998年,弘道就在长沙平和堂开了第一家商场书店。随后又开进了阿波罗商业广场、通程商业广场。但因为受电商冲击以及租金压力,弘道陆续退出了商场。

  与上一波书店倒闭潮中书店被挤出商业中心不同,现在是商场主动降租金,甚至贴装修费“倒贴”书店。为什么商场如此青睐书店呢?

  所有实体商业都在遭受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大商场销售下滑、人气低迷,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书店是增加顾客体验感非常好的方式,能拉动整个商场的人流人气。”梅溪书院总经理杨涛介绍,开业以来节假日的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远远超过预期。仅国庆七天入店人数就超过13万人次。而西西弗华润万象汇店的日均客流也在1800人次左右,节假日翻番。

  海信广场有关负责人表示,引入弘道书店的主要用意不是看重其能带来多大的租金收益,而是其能为当下同质化严重的购物中心注入一种新的生命力,让购物更加多元化,增强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黏合力。

  “我们可以为步步高‘暖炕’。”说起与步步高的合作,当当CEO李国庆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引入品牌书店除了带动人流,还能带动商家。书店虽然不能给予购物中心高租金,但购物中心谋求的是书店带来的氛围或者影响力。

  C 光靠卖书不行

  还需找到其他盈利点

  2013年度万达影院的爆米花收入3.9亿元,占其营业收入72%,这说明一个道理,有的生意看起来不起眼,但它说不定会成为支撑这一业态发展下去的重要动力。李国庆直言不讳地说,未来书店需要更注重打造体验现场,沟通作者与读者,为读者创造更多的价值,“书店需要找到书之外的其他盈利点和盈利模式。”

  目前看来,长沙的书店已不是单纯的卖书场所了,而是书店与咖啡馆、茶馆、图书馆、艺术馆等的集合。书是纽带,但已不再是主要的盈利点。

  在梅溪书店,卖书的面积占40%,活动、展览场地占40%,咖啡和文创占20%。杨涛坦言,因为实行和网上同价,卖书的利润非常低。单纯卖书,很难支撑下去,复合式的经营模式,成为书店的发展趋势。

  华润万象汇的西西弗书店,图书的空间占80%,咖啡区是15%,创意品牌为5%。此外,还有品类多样的文化活动、各色沙龙和读书分享会。

  实体书店的复合式经营也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能否让实体书店成功“逆袭”,有待市场决定。

  记者手记

  书店进驻大商场,对提高城市品位,对满足和提升市民的文化需求,对整个零售行业固然是好事,但也有隐忧。

  为尽快带动人气和流量,能够拿到大商场折扣条件的必然是经营模式成熟、品牌效应良好的连锁书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独立书店,肯定拿不到这样的优惠。这恐怕会使得书店失去多元的色彩,最终同质化为几个连锁品牌。

  同时,书店也有顾虑。某品牌书店负责人透露,很多商场、开发商给出优厚条件让其去开店,但合同都只签5年。“那5年后,我替你把人气炒起来了,你要涨我租金怎么办?”

  书店既属于零售业态,又不像其他零售专卖店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这注定了书店需要在标准与个性、商业模式与文化调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这并不容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