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女红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谭惠文 编辑:王嫣 2016-10-25 09:37:30
时刻新闻
—分享—

  谭惠文

  “可蓉,把针线包收起来吧。”妈妈说。

  可蓉低头不语。

  可蓉今年十六岁。年纪不大,在省艺术界却已名声不小——全凭一手刺绣的好手艺。早在可蓉十岁那年,别的小朋友都拿着工工整整的正楷临帖或是样貌端正的人物画去参加省里的艺术大赛,唯有可蓉凭借一幅刺绣《衰荷错》在比赛上大放异彩。她的刺绣齐针缜密,滚针平顺,擞和针更是参差有致……美中不足的是落针稚嫩,未能将荷花的“衰”的憔悴和“错”的灵动充分展现出来,但这样一幅出自十岁孩童之手、基本功扎实的刺绣已经能让评委们赞叹不已了。虽然最后碍于参赛作品种类限制,评委们并没有让可蓉得到她应得的一等奖,却破格颁发了一个优胜奖,算是对《衰荷错》“错”得精彩的一种交代。

  获奖之后,可蓉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省里大刊小报的记者们就纷纷把录音笔伸到可蓉面前来了。妈妈吓得赶紧把记者们连同他们的采访一同挡了出去,才回过头问奶奶:“妈,您早就知道会这样,当初何必让可蓉去参加那个比赛呢?”

  奶奶捻着线说:“我就是要让那些人知道:就算将来我死了,我一手湘绣技艺也不会死。”然后摸了摸捧着绣绷的可蓉的头:“乖孙,你说是不?”

  可蓉抬起头望着奶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些话她虽然不大懂,但许多大人们认识不到的道理在可蓉幼小的心灵中不言则明。

  可蓉“一绣成名”,许多家长出高价想要买可蓉的绣品让孩子沾沾光,都被可蓉拒绝了;省工艺美术馆也想买下可蓉的代表作,可蓉不肯,只选了一幅技艺较为成熟的绣品捐给了美术馆。可蓉没有告诉他们,那幅《衰荷错》早已随奶奶入了九泉。

  奶奶是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是数一数二的湘绣绣娘。许多人曾断言湘绣的手艺就要断在奶奶这一代人手上。奶奶可不甘心,偏偏可蓉又是块学刺绣的料,奶奶便用了短短四年将可蓉硬是教出了师,《衰荷错》就是可蓉的出师作。奶奶说,什么湘绣啊蜀绣的,说白了就是女红。旧时的女儿们大多不会认字,女儿们的心无处搁置,就凭着娘家传的针线活将自己一生的悲啊喜啊情啊愿啊的都绣在了布上,女红就是她们一生的情感表达。可蓉认同这话,奶奶去世的时候就将《衰荷错》叠成了小块塞进奶奶手中。是啊,女红能表达女儿们的情感,希望奶奶九泉之下能知道可蓉愿意将湘绣的手艺传承下去。所以奶奶去世好几年了,可蓉也从不舍得放下手中针线。

  可是暑假过去,可蓉就要高二了,学业渐渐繁重得让可蓉有些吃力,班主任也开始向家长施压了:“再接着玩绣花,高考可怎么办!”

  可蓉很想告诉老师:刺绣不是游戏,而是信仰。这种信仰很简单,不过是女儿们对美的追求,不过是绣娘们愿望的表达……

  “可蓉,把针线包收起来吧。”

  可蓉默默收起了自己的针线包,将它放在柜子里最不容易被打扰到的地方。可蓉已经向自己的心许下承诺:日后,她一定会再取出针线包,她一定会通过女红、通过刺绣,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