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征:永不磨灭的记忆》篇目7:同甘共苦过草地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李子璇 2016-11-02 10:31:41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说长征是一出恢宏的史剧,红军过草地则是其中英勇悲壮的一幕。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着前进。左翼为红一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红三十军和红四团,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殿后,走右翼行军路线。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面积约15200平方千米,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指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蒿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一片。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如果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就会越陷越深,甚至被淹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的雨季,本已泥泞的沼泽,此时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穿过草地的。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战士们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找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准备了一些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只带有八至十斤,少的仅有三四斤。尽管给养不足,但是红军带着革命的理想信念,穿越了荒芜险恶的大草地。

  为了顺利地通过这片可怕的无人区,在红四团动身前,毛泽东详细询问了红四团的粮食、衣服、向导等各项准备工作。最后,毛泽东对红四团政委杨成武说,克服困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将可能遇到的困难向官兵们讲清楚,将为什么要过草地北上革命向官兵们讲清楚。“只要同志们明确这些,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挡得住红军。”临别前,毛泽东将自己的晚饭——6个鸡蛋大小的青稞馒头送给了杨成武,并嘱咐杨成武说:“要多做一些‘由此前进’带箭头的路标,每逢岔路,插上一个,要插得牢些,好让后面的部队跟着路标顺利地穿过草地。”

  尽管有所准备,大草地给红军战士们带来的苦难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想。面对困难,战士们充满乐观坚定的信念,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进入松潘大草地,大部分红军战士携带的干粮在行军的前两天就已吃光。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即便能够找到一些野草、野菜,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误食毒草、毒蘑菇而牺牲的战士不在少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德带领直属队和附近部队的代表,组成一支40余人的采野菜大队。他亲自带着铲刀、提着篓子和口袋,领着炊事员、警卫员等十几人组成野菜调查小组,到草地中采野菜。朱德嘱咐张显扬与张思德等同志将采集的野菜分类整理,好在“野菜博览会”上展出。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黄等60多种奇形怪状的野菜整齐地排列在红军大学的草地上,红军战士们排着长队参观。一位红军战士指着牛耳大黄,瞪大眼睛惊讶地叫道:“这不是中药材吗?”一旁的朱德笑着说:“是啊!药材也来参加革命了,它也算是‘革命菜’了!”

  朱德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要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多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和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除了粮食不足,红军战士们还时刻遭受着草地恶劣环境的折磨。大草地天气变化无常,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忽而骄阳似火。恶劣的天气,遍地泥泽中处处隐藏着深不见底的“陷阱”,时刻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泥沼;二怕雨雪;三怕过河。

  泥沼一般很深,人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如果他人来不及救助,陷入者就会被污泥吞没。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红军战士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陷进泥沼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草地的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泥水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

  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掉进泥沼里去。红军战士缺少雨具,只能拿着块草编的垫子,遮挡在头顶。极度潮湿的环境,很难生起火来,衣服被雨雪打湿了,红军只能靠体温暖干。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抱团取暖。

  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还好,有的河宽流急很难通过,如果遇着下雨就更难了。红军战士们挨冻受饿,身体虚弱,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蹚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牺牲在草地。”

  然而,任何困难、险恶都抵挡不住红军战士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相互帮助共渡难关的决心。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团结友爱精神,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在川西茫茫草原深处,不论在怎样的阴寒黑暗中,总有星星点点的火光与夜空中闪亮的北斗星交相辉映,火光驱散了战士们的寒冷,北斗星指示着战士们前进的方向。战士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克服伤病、饥饿、寒冷和草原“陷阱”等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大草地。

  草地虽险恶,红军志更坚。过草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坚忍不拔、同甘共苦伟大革命精神的见证。正如萧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所写的那样:“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