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也是自知焦虑、关注焦虑的时代。生活中,焦虑的成分多了,幸福就会减少,焦虑和幸福的对抗,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名头很新鲜的实验室,叫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这是世界第一个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把幸福这个词和一堆冷冰冰的科技词汇连接在一起,确实让人感觉很蹊跷很困扰。什么是幸福?幸福和科技有什么关联?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致力于用科学的态度来传达什么是幸福,幸福作为一种貌似无法具象化的概念,人们一直用“个性化”的回答定义它。而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想通过引进项目和产品,实现对幸福的检测和体验,同时结合新媒体交互体验技术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幸福、感觉幸福。通过咨询、辅导、教育和传播,提升人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调节能力、修复能力、感染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辨识幸福、感受幸福、传播幸福。
幸福二字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隆重,越来越科学,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治愈性的鸡汤式的心理抚慰显然已经“势单力薄”,人们更需要对抗焦虑寻求幸福更实际的意义,更需要的是对幸福的获得和实现。把幸福从分辨概念的层面到落地开花,需要真正的脚踏实地。今年10月10日,《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了“学会幸福”的专题封面。同样对当代人们的幸福感充满了关怀和焦虑。对于焦虑与幸福,人人有所自知,也有未知,有哪些是焦虑生活中悬而未解的问题?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有哪些是阻碍?你在焦虑什么?你在烦恼什么?对于幸福,你是否已经上路?记得林语堂先生用最通俗的说法这样解释什么是幸福,林语堂先生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林语堂用四句话告诉人们,幸福并不是什么“高大上”,幸福就是生活中一个个“小确幸”,全都是接地气的感受,是每一个人都能触摸到的,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当你对什么是幸福或多或少地陷入过深思,有一些模糊的答案,也有过一些体验时,一定要脚踏实地在自己的生活里寻找答案,什么是幸福的概念也许实验室里可以有答案,但是幸福的感受却在生活里,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国家婚姻咨询师曾考拉女士(微信公众号zengkoala)总结了哈佛大学有关对人类幸福的研究,她认为幸福和情商有非常大的关系。虽然幸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每个人却应该知道获得幸福的关键路径是什么。特别是在看脸、拜金与浮躁的社会,关于如何获得内心的幸福与快乐却应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而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与你的情商有关,而非完全靠智商。
本报记者 陈滨